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市民社会视野下网络舆情的生成与应对

发布时间:2018-11-27 19:05
【摘要】:网络舆情是民众在互联网这方公共领域发表的意见、观点、言论、情绪、态度的总和。审视近年来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可以发现,公共领域在推进民主法治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共权力机关应处不当、公共理性欠缺、网络舆论公信力堪忧是阻碍公共领域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Abstract]: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s the sum of opinions, emotions and attitudes expressed in the public domain of the Internet. Looking at the public opinion event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recent years, we can find that the role of the public sphere in promoting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has not been fully brought into play, the public power organs should be improperly placed, and the public rationality is lacking.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redibility is the main factor hindering the public domain function play.
【作者单位】: 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纪红;马小洁;薛腾;;互联网的民意表达与权力监督功能[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2 牛建丽;徐水;;论网络媒体相对传统媒体之优势[J];新闻爱好者;2010年22期

3 丁柏铨;;略论舆情——兼及它与舆论、新闻的关系[J];新闻记者;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云飞;;“组合竞选制”再思考——兼论农民社区参与能力建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孙睿昕;杨静;;市民社会对农村改革发展的功能[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3 李艳红;张秀华;王军;;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辩证思考[J];蚌埠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4 张骐;走向和谐——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王威;;浅谈网络编辑管理舆情[J];中国编辑;2010年02期

6 唐野苍;;媒体时评舆情弱化之成因及其应对[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单飞跃,甘强;社会法基本范畴问题析辩[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齐鹏;马勇;;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演进规律看我国市民社会的建构[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王红建;;行政“还权”与行政主体的多样化[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10 王伦刚;;中国经济法经济学基础的反思与前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沈开举;王红建;程雪阳;;国家与地方行政主体定位——一个中法行政主体比较的视角[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元善;孙台维;;市民社会视阈下乡镇政府决策伦理的建构[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童海芳;;走向和谐——试论我国市民社会的法治构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4 徐元善;孙台维;;市民社会视阈下我国乡镇政府决策伦理的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辛科;;我国刑事政策的哲学基础与价值内涵演变——从“严打”到宽严相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志龙;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包瑞峰;嬴秦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秉晖;论经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法[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陈鹏飞;社会信用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周爱萍;非营利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7 洪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元聪;外部性问题解决的经济法进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任峰;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责任[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忠禹;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村民自治权保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璐;互联网组织的公民行动与积极行动者[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钢;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赵楠;当代中国公民社会解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梁启俊;传统仁爱思想与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市民道德建设[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霄;城市社区组织化参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鲍庆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减刑与假释[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郭财新;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君磊;传统与嬗变:乡村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权威与秩序[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盼盼;浅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化[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琴宝;中国法治建设路径选择[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叶战备;金太军;;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舆论监督[J];理论探讨;2006年02期

2 邓新民;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引导[J];探索;2003年05期

3 王来华,刘毅;2004年舆情研究综述[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张丽红;;试析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闵大洪;新闻媒体网上发展之考虑[J];新闻战线;200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虹;网络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D];广西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雪怡;;公共领域理论的微博应用[J];青年记者;2011年24期

2 熊剑书;邱新有;;网络中观点表达的自由市场——兼论作为公共领域的QQ群组的个案分析[J];新闻知识;2011年07期

3 仝菲;;从时间变迁看报刊构筑公共领域的变化——以《大公报》“星期论文”和《南方周末》评论版为例[J];青年记者;2011年26期

4 朱佳佳;;SNS能否开启网络公共领域的新渠道[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5 左明章;国桂环;曾睿;;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6 巨乃岐;宋海龙;张备;;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范薇;马春生;;浅议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机制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8 王强春;;博客乌托邦:消失的公共领域[J];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04期

9 夏倩芳;黄月琴;;“公共领域”理论与中国传媒研究的检讨:探寻一种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传媒研究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05期

10 李帆;刘昕明;;微博与公共领域建构的关系思考[J];新闻传播;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崔亚娟;;公共电视的历史溯源与理论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彭慧明;;网络众声,不只喧哗——以台湾「联合报」为例讨论网络爆料形成议题的趋势[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世文;;转型期中国城市媒体的公共性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苏敏;;“诺斯悖论”与传媒公共性的重建[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收鹏;;网络视频新闻的舆论力量——以“6·5”成都公交燃烧事故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聪;;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看中国话语权的提升[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黎明;民众意见诉求正在指向公共领域[N];经济观察报;2010年

2 曹卫东;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有多大?[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欧阳艳琴 实习生 冯军;新媒体[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4 支运波 复旦大学中文系;重建媒介理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曾革楠;大众传媒与政治文明建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越石;“超级女声”:时代造就的“超级篮子”[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陈立强;博客:私人话语与公共话语的信息交锋[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耿海岩;地市党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毕诗成;媒体滥起外号是种陋习[N];检察日报;2010年

10 见习记者 张莹;报纸不能死守现成地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高辉;公众视角下网络的政治作为[D];复旦大学;2010年

2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邹军;虚拟世界的民间表达[D];复旦大学;2008年

4 高波;我国政府传播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纪红;互联网舆情的形成发展与引导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吴定勇;接受美学视野中的都市报新闻传播策略[D];四川大学;2005年

7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郑从金;英国公共广播电视兴衰的原因分析[D];上海大学;2008年

9 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余秀才;网络舆论传播的行为与动因[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妍;我国公共知识分子与公共领域建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李t$;论微博客公共领域的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亚宁;NGB背景下网络电视台社会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朱佳佳;浅析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网络舆情[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曾丽红;当代时评的勃兴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暨南大学;2006年

6 孙子系;论我国网络传媒“公共领域”的形态特征与发展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宁兆洋;网络传播与公民精神构建[D];山东大学;2005年

8 徐运红;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对公共领域的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余亚莉;新闻平民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常培;“群己权界”视角下的网民行为规范及保护[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61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361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c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