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浅议我国死刑的适用限制

发布时间:2018-12-15 01:25
【摘要】:死刑是一种最古老、最久远的刑罚,处于刑罚金字塔的顶端。18世纪,近代资产阶级刑法学鼻祖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公开反对死刑,主张严格适用并逐渐废止,拉开了反死刑的序幕。而这一举动也引发了几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死刑存废之争。近年来,随着世界人权运动以及民主法治的发展,大多数国家对于死刑采取的是逐步缩小适用范围,最终废除的政策。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也折射出这一理念:对死刑加以限制直至废除。废除死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目前我国还不适宜立即废除死刑,但应严格限制死刑。如何走适合中国的废除死刑道路,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司法课题。本文旨在分析当下死刑适用状况,探寻限制死刑适用的对策,推动废除死刑的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抛砖引玉,从而使法治成为国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Abstract]:The death penalty is one of the oldest and oldest punishments, and is at the top of the criminal pyramid. In the 18th century, Beccaria, the ancestor of modern bourgeois criminal law, openly opposed the death penalty for the first time in "on Crime and punishment" and advocated strict application and gradual abolition. Opened the prologue of anti-death penalty. The move also triggered centuries of worldwide debate over the aboli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uman rights movement and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most countries adopt the policy of gradually reducing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abolishing the death penalty. China's Criminal Law Amendment (8) also reflects the idea of restricting the death penalty and abolishing it. Aboli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s a gradual process, especially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China.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not suitable to abolish the death penalty immediately, but should strictly restrict the death penalty. How to take the path of abolishing the death penalty suitable for China has become a judicial issue which is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society and highly valu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abolishing the death penalty, and to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thus making the rule of law the spiritual value and the way of life of Chinese people.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分类号】:D9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曲新久;推动废除死刑:刑法学者的责任[J];法学;2003年04期

2 赵秉志,肖中华;死刑的限制与扩张之争——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十七)[J];法学;199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芳;于恒强;;民事执行的司法性质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王圣扬;杨国萍;;辩护律师与刑事法官关系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吴兴国;;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之立法瑕疵及完善——以建设和谐社会为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田佳灵;;民意对司法裁判过程的影响[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奚玮,何艳芳;“治愈”抑或“缓解”:死刑复核程序改革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颜飞;;我国刑事诉讼行政化之成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周航,高琳琳;略论司法独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孙绍伟;张明;;关于环境保护法立法完善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陈广计;;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芜湖市基层院为视角[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汪小丽;;现代法治视野下的“亲亲相隐”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陈新生;金石;;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高继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几个关系[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陈屹立;;严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实证主义的视角[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孔志国;;法院的非行政化,一个宪法问题[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8 贺卫方;;中国法律职业:迟来的兴起和遭到的危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9 王秀科;刘加尧;;主要国家动物福利立法概况及启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潘伟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困境与出路——以《“两高三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梁捷;寻求一致的公平理论[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杨芳;平等原则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兰;小议社会变迁下转型中国的法院司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宋磊;我国死刑执行制度中若干争议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卢苇;我国死缓适用标准的实证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贾静远;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婧;不作为犯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小萍;论假冒专利罪的扩张与限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广伟;;论我国死刑的立法与司法限制[J];法制与社会;2009年21期

2 于占国;;试论我国死刑限制的基本途径[J];人民论坛;2010年26期

3 屠晓景,陈洁;论我国死刑适用中的立法限制与司法限制[J];人民检察;2003年06期

4 程春丽;;有关中国限制死刑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8期

5 薛淑兰;陈灿平;;死刑司法限制的刑事政策及其要求[J];人民司法;2005年02期

6 刘晓虎;;死刑控制政策的必然转向:以司法限制为重心[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7 施志刚;;论现阶段我国死刑的司法限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8期

8 丁英华;;和谐社会的刑法现实问题——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综述[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姚华;衣家奇;;死刑的司法限制及我国死刑政策反思[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死刑的司法限制适用研究[J];政治与法律;2008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 吉;死刑的司法限制空间[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单民邋丁英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刑法现实问题[N];检察日报;2007年

3 王炯木;“激情立法”需要冷静[N];中国信息报;2005年

4 赵秉志;刑法改革的趋向[N];法制日报;2007年

5 华挺;刑法改革应以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强化人权保障为趋向[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康瑛;论减少死刑目标下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操;论死刑的限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武晓红;论我国死刑的限制适用[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3 赵丽;我国死刑限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钱丽红;论我国死刑的立法限制与司法限制[D];苏州大学;2006年

5 罗开卷;死刑立法限制论纲[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郑邦明;论我国死刑的司法限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王庆娟;论死刑的限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陈永刚;论死刑的司法限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王力理;毒品犯罪死刑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刘澹如;死刑限制论之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79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379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e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