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高校内部“协商民主”建设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9-03-01 18:26
【摘要】:高校"协商民主"是多元共同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指各相关协商主体通过公共协商参与高校各项决策的过程。目前我国高校的"协商民主"仍处于自发状态,发展得不够充分。高校"协商民主"的基本特点是"协商"的主体范围具有变动性,主体选择具有适切性,协商方式具有灵活性,作用发挥具有易中断性。基于这些基本认识,在高校内部"协商民主"的建设中,"协商民主"的主体范围的确定可遵循"平行和向下兼容原则",主体选择可遵循"临近利益相关者原则",协商方式可采取"广谱式协商",并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建立"协商民主"的长效机制。
[Abstract]:"Consultative democracy"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pluralistic and common governance, which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decision-mak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public consultation. At present, the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a spontaneous state, and the development is not sufficien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negotiation democra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at the subject scope of "negotiation" is variable, the choice of subject is appropriate, the negotiation mode is flexible, and its function is easy to be interrupted. Based on these basic understanding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with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ubject scope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can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parallel and downward compatibility", and the choice of subject can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adjacent stakeholders". The way of consultation can be "broad-spectrum consul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syste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establish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团队资助项目(QT15013)
【分类号】:G6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雪华;孔凡义;;代议民主的制度规则与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J];理论月刊;2006年09期

2 施雪华;论传统君主专制政治向现代代议民主政治转变的过程、机理和动因[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刘曼容;;孙中山移植西方代议民主制的历史考察[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4 张卓明;;超越代议民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探索[J];浙江学刊;2012年02期

5 朱伟东;试论美国代议民主制产生的条件[J];唐都学刊;1998年03期

6 李元书;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和阶段[J];学习与探索;1999年03期

7 唐丽萍;;从代议民主制到参与式民主制——网络民主能否重塑民主治理[J];兰州学刊;2007年03期

8 金纬亘;;代议民主与直接民主相结合的新民主诉求——西方生态主义基层民主观探析[J];社会科学家;2006年03期

9 陈明明;西方议会的历史地位、危机与改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0 王烨;;试论代议民主与网络民主[J];理论月刊;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圣明;;抽样民主与选举民主的结合——一种新型的基层民主形式[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张秀雄;;审议民主与公民意识[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3 颜强;;超越规划公众参与中的左右激进主义——以厦门PX项目等公共事件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规划实施)[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朱圣明;抽样民主与代议民主的结合[N];学习时报;2009年

2 ;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N];文汇报;2004年

3 俞可平;协商民主: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N];学习时报;2006年

4 俞可平;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几个问题[N];学习时报;2013年

5 程竹汝;寻求民主实现形式的最优次序与重心[N];学习时报;2011年

6 张文显;和谐社会离不开“共和”[N];北京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燕;协商民主:从价值到经验[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明浩;极权主义独裁在西欧兴起的脉络[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2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432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b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