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1 17:11
【摘要】:纳米二氧化钛(Ti02)光催化材料具有氧化能力强、光催化活性高、稳定、无毒等优点,在环保领域,建筑领域,农业领域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三种不同形态的Ti02纳米材料,分别为Ti02纳米粉末,Ti02薄膜和Ti02纤维,并分别对其各项性能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Ti02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机理和影响因素,突出了Ti02在光催化领域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Ti02纳米晶的溶胶凝胶法低温制备的研究,并通过添加不同的成膜剂来制备Ti02薄膜,从而达到固定Ti02的目的。研究发现Ti0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远差于Ti02纳米晶,于是本研究又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02纤维,提高了Ti02的光催化性能,同时也固定了Ti02,并通过Au的掺入来提高Ti02纤维的光催化活性。本研究利用X-Ray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能量弥散X射线探测器(ED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Abs),原子力显微镜(AFM)及接触角等测试手段研究了Ti02的结晶性能、微观结构、亲水性能及光催化性能,主要研究如下: 在室温下,利用钛酸丁酯在过量的水中进行水解缩聚反应制得锐钛矿相的TiO2纳米晶,粒径为3-4 nm,且晶粒尺寸分布均匀。研究发现,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随着水与钛酸丁酯的摩尔比n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n=120时,样品光催化活性最高。另外,将制得的Ti02粉末分别对甲基橙、亚甲基蓝及罗丹明B进行光降解发现,罗丹明B最易降解,其次为亚甲基蓝,甲基橙最难降解。 在水性Ti02溶胶中加入有机成膜剂(PVP、PEG)并通过喷涂法制得Ti02薄膜样品。研究结果表明,添加PVP的Ti02薄膜表面较平整,膜厚度约为600 nm;添加PEG的Ti02薄膜表面粗糙度大,膜厚约为300 nm。另外,PVP及PEG的加入均提高了Ti02薄膜的亲水性能;当加入PVP或小分子量的PEG时,薄膜光催化性较差,而加入大分子量PEG,薄膜光催化性能较好。当PEG分子量为6000,加入量为10%时,Ti02薄膜样品的各项性能最好。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及Au/TiO2复合纤维,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Ti02呈锐钛矿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Ti02结晶度提高;加入的Au在Ti02纤维中形成了Au颗粒,颗粒尺寸为7-15 nm。Au的掺入显著地提高了Ti02纤维的光催化活性,且其光催化活性随着Au的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大。
【图文】:

示意图,晶型结构,示意图


图1.1TioZ晶型结构示意图Fig.1.1ThestrueturediagramofTiqerystallineo:纳米材料的特性材料(也称作超微粒),是指材料粒径在1一100lun之间的微粒而成的新型凝聚体。它具有许多与传统的晶体和非晶体不同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113了纳米材料在熔点、蒸气压、相变温度、化学反应性、光学性性形变等许多物理和化学方面都显示出特殊的性能。量子尺寸效应。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连续变为离散,由于纳米颗粒所含电子数少,能级间距不再趋立的能级,由此导致纳米颗粒的催化、光学、电磁和超导等叫做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与总原子之比随着纳米尺寸

示意图,光催化机理,示意图,电势


第一章文献综述高,关键是要减少电子一空穴对的复合率,,提高电子和空穴的分离率。对空穴而言,电荷迁移的速率和概率,主要取决于导带和价带边的位置以及的氧化还原电位。热力学允许光催化氧化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受体导体导带电势低,供体电势要比半导体价带电势高。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O614.411;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岳;孙伟;;纳米材料概述[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2 叶灵;;纳米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1年20期

3 张齐鸣;;《聚硅纳米材料增注工艺研究与应用》达国内领先[J];复杂油气藏;2011年02期

4 李福林;宁月辉;王佳祥;;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J];化学工程师;2011年07期

5 刘秀英;王翔朴;;纳米材料危险度评价研究进展[J];卫生研究;2011年04期

6 姜婷;;国外纳米材料监管法规概览[J];标准科学;2010年10期

7 韩芸;林金辉;单传省;;纳米氧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1年04期

8 宋关玲;吴昊;高媛;;纳米材料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9 王元元;;纳米材料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年03期

10 ;“纳米”在欧盟将贴上生态标签[J];纳米科技;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电;文仕学;陈士仁;;钌-钛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溶胶凝胶法制备[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张立德;;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表征[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2011年年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宁;李晨;;单步水热法合成空心Fe_3O_4磁球纳米材料的探讨[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车顺爱;;纳米材料在pH响应性药物释放中的应用(特邀报告)(英文)[A];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6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7 周素红;姚蓓;芦庆新;陈颖;程晓松;;纳米材料的测量技术[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廷凯;柳永宁;朱杰武;;纳米材料概述[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9 董丽杰;李琦;张俊俊;孟雅娟;何至青;熊军;熊传溪;;大分子诱导多功能纳米材料的自组装[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李莉;李兰兰;魏子栋;;电沉积纳米材料研究现状[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刚;纳米材料会造成新的职业病吗?[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2 记者 韩乐悟;中国参与制定纳米材料国际标准[N];法制日报;2008年

3 记者 高亚兰;我参与纳米材料国际标准制定[N];国际商报;2008年

4 张磊;我国参与纳米材料国际标准制订[N];经理日报;2008年

5 实习记者 刘蔚如;向纳米材料研究的高峰不懈攀登[N];新清华;2009年

6 廖联明;纳米材料 利弊皆因个头小[N];健康报;2009年

7 卢水平;院士建议开展纳米材料毒性研究[N];中国化工报;2009年

8 蔡忠仁 赖炜芳;中澳功能纳米材料实验室揭牌[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钱伯章;全球纳米材料市场仍在迅速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10 肖红宇;德国开发出珍珠母纳米材料[N];中国建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斌;特殊形貌TiO_2/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生成机理[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何开华;低维氮化硼纳米材料中杂质和电场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苏勇;一维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气相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宋运涛;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金兴;不同结构In_2O_3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气敏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郭明义;硅基多孔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药物传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公茂刚;低维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浸润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侯士丽;硫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晓东;准一维SiC和Si_3N_4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张弘楠;一维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构筑及其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定恒;水滑石前体法制备Fe掺杂ZnO纳米材料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2 宋虎;三羰基锝标记富勒醇的制备及其生物体内行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3 朱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组装[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辰方;纳米材料对人体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5 张晶晶;部分超顺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基于MRI的生物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钱昆;功能化多孔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蛋白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7 伍旭;基于纳米材料的肿瘤活体荧光成像以及光动力学治疗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李婧;硒化镉(CdSe)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晃清;ZrO_2:RE纳米材料发光性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10 周晓明;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4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554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c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