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9:13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民主法制的健全、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媒体信息技术的革新,现代公共领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公民社会成为催生公共精神的土壤。现代公共精神是孕育于公民社会中的以公民和社会为皈依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和实践活动。它包含民主、法治、公正、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命题。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包括独立主体意识、公共意识以及公共参与。他们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具备独立、民主、权利和批判意识等独立主体意识,但公共意识较弱、公共参与程度较低、公共参与缺乏理性。公共精神的培育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积极融入公共生活,有效参与公共事务,从而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本文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300位本科生的调查问卷,在分析了我校大学生公共精神现状的基础上,再结合国内其他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实证研究,归纳出当代大学生已基本具备了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价值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等等,但他们在公共意识、公共道德、公共参与和公共关怀的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不足、家庭环境及成员的影响、学校教育的针对性有待加强、社会传统和环境的熏染以及公共参与实践的缺乏等。 在公共精神的培育路径方面,,美国、德国、日本关于公共精神建设的经验可以借鉴。另外,南京工业大学在班级、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力量整合等方面的经验也可借鉴。培育路径包括:开展自我、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等全方位的公民教育;鼓励和推动大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网络参政、志愿服务等社会生活实践;加强宿舍、班级和校园的制度、文化、环境的管理以及完善社会组织和民主法制制度建设等,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自律自觉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以及法制观念等。
【关键词】:大学生 公共精神 培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表目录10-11
- 图目录11-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12-14
- 一、 选题背景12-13
- 二、 研究目的13-14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4-20
- 一、 国内关于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研究14-17
- 二、 国外关于公共精神的研究17-19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9-20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20
- 一、 研究方法20
- 二、 研究思路20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和数据分析20-22
- 一、 创新点与不足20-21
- 二、 数据分析21-22
- 第二章 公共精神的理论概述22-37
- 第一节 公共精神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22-28
- 一、 公共精神的内涵22-23
- 二、 公共精神的特征23-25
- 三、 公共精神的表现形式25-27
- 四、 公共精神与公民精神、公民意识、公共意识的关系27-28
- 第二节 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涵义和内容28-31
- 一、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表现28-29
- 二、 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涵义29-30
- 三、 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内容30-31
- 第三节 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目标和方式方法31-33
- 一、 培育的目标31-32
- 二、 培育的方式方法32-33
- 第四节 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现实意义33-37
- 一、 有利于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33-34
- 二、 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34-35
- 三、 有利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35
- 四、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35-36
- 五、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36-37
- 第三章 对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公共精神的实证分析37-54
- 第一节 南京工业大学学生公共精神的积极表现37-42
- 一、 独立人格形成,主体意识增强37-38
- 二、 平等权利义务认知,权利意识增强38-39
- 三、 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意识增强39-40
- 四、 竞争与合作意识增强40
- 五、 关爱大自然,环保意识增强40-42
- 第二节 南京工业大学学生公共精神存在的问题42-48
- 一、 单纯强调主体意识,公共意识弱化42-43
- 二、 个人权利非理性扩张,公共道德弱化43-44
- 三、 过分注重个人价值,公共参与淡漠44-46
- 四、 基于主观情感,公共关怀的缺乏46-48
-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48-54
- 一、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不足48-49
- 二、 家庭环境及成员的影响49-50
- 三、 学校教育的针对性有待加强50-51
- 四、 社会传统和环境的熏染51-52
- 五、 公共参与社会实践的缺乏52-54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路径54-76
- 第一节 国外公共精神培育启示54-58
- 一、 美国的信仰、自治与奉献54-56
- 二、 德国的信用、自觉与公共设施建设56-57
- 三、 日本的家庭道德教育与公民馆建设57-58
- 四、 对我国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启示58
- 第二节 实施全方位的公民教育58-64
- 一、 大学生自我教育59-60
- 二、 家庭教育60-61
- 三、 学校教育61-63
- 四、 社会教育63-64
- 第三节 鼓励和推动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实践64-69
- 一、 拓宽公共生活实践的参与渠道65-66
- 二、 加强公共生活实践的教育指导66-67
- 三、 完善公共生活实践的参与机制67-69
- 第四节 加强和完善宿舍、班级和学校管理69-72
- 一、 宿舍管理69-70
- 二、 班级管理70-71
- 三、 校园管理71-72
- 第五节 加强和完善社会组织和制度建设72-76
- 一、 公民社会组织建设73-74
- 二、 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74-75
- 三、 法律法规的建设和落实75-76
- 结语76-77
- 参考文献77-80
- 致谢80-81
- 附录A81-82
- 附录B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壮志;;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公共精神塑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梁建东;;公共精神与公民社会——一种培育公共精神的新视角[J];北京观察;2002年12期
3 刘鑫淼;;试论公共精神的哲学意蕴——基于现代性的考量[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郭明维;李迎新;;现代公共精神的内涵及其网络化生成机制解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5 任仕君;;培养公共精神是公民教育的主旨[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5期
6 黄富峰;;论志愿者精神的伦理内涵[J];东岳论丛;2009年05期
7 陈娟娟,祝建兵;公共精神的价值与培育[J];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11期
8 杨红良;;“公共利益”两大精神基础:公共精神和公民精神[J];党政论坛;2010年02期
9 丛知;;公民公共精神缺失的社会根源与催生的“土壤”[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李金龙;王昶;;公民公共精神培育的有效建构——基于人性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