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09:08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处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致使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适应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变化,如何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来开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境界,成为每一位高校思政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题中之义。 本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系以及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探索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最后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各影响因素的角度提出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对策建议。 本研究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政治认知的坚定性与迷茫性、政治情感的忠诚性与冷漠性、政治参与的务实性与功利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键,要把握好社会目标、个体发展目标和行为实践目标。调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核心,要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要善于运用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情感沟通法、典型示范法、网络互动法。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动力,要善于运用高校课堂教学、师生民主会议、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第二课堂”和高校大众传媒等载体。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27
- 一、问题的提出10-11
- 二、研究综述11-23
- 三、研究意义23-24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24-25
- 五、研究方法25-27
-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系27-43
-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27-35
- 1.2 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35-43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分析43-61
- 2.1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知43-52
- 2.2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52-56
- 2.3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56-61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61-78
-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61-66
-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66-71
-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71-75
- 3.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75-78
- 第四章 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78-87
- 4.1 社会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79-81
- 4.2 个体发展目标:塑造共产主义理想人格81-84
- 4.3 行为实践目标: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84-87
- 第五章 调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87-110
- 5.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87-94
- 5.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94-102
- 5.3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102-106
- 5.4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106-110
- 第六章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110-131
- 6.1 理论教育法110-113
- 6.2 实践锻炼法113-117
- 6.3 情感沟通法117-121
- 6.4 典型示范法121-126
- 6.5 网络互动法126-131
- 第七章 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131-152
- 7.1 高校课堂教学132-137
- 7.2 师生民主会议137-140
- 7.3 校园文化建设140-144
- 7.4 高校“第二课堂”144-147
- 7.5 高校大众传媒147-152
- 结语152-154
- 参考文献154-162
- 附录162-168
- 致谢168-1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国利;;政治社会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1期
2 公方彬;;民主、平等、公正、互助——支撑中华民族崛起的核心价值观[J];理论参考;2007年03期
3 容东林;刘娟娟;刘启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对师德建设的影响[J];成人教育;2009年01期
4 秦燕;张啸川;;基于政治参与视角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3期
5 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年05期
6 宋迎法;西方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研究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7期
7 胡锦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5期
8 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04期
9 杨立英;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1期
10 熊建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