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压力与地方政府回应 ——基于对浙江
发布时间:2021-08-25 02:31
治理的法治转型在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地方治理的法治转型并未得到深入研究。对地方政府和地方治理的已有研究多强调财政与人事逻辑下的央地关系和国家-社会关系,并由此关注地方政府的区域竞争与经济增长、绩效考核与干部晋升、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政策试点与政策创新等不同主题。与既有研究广泛批评地方政府违法或者从舆论与民意代表机关来考察地方政府的回应性有所不同,本文基于政府回应理论,从司法对地方政府的影响着手,在十八大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分析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法治压力及其对法治压力的回应策略,并称之为地方政府的“法治回应”。近年来,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动了行政体系内部的执法改革和法治考核以及司法机关内部的行政诉讼制度改革,这构成了地方政府法治回应的制度基础和压力来源。前者致力于从官僚体系内部来提升对行政机关的纵向约束,后者则以克服地方政府对司法机关的干预为目标并对地方政府施加横向制约。因此,地方政府是否对法治压力作出回应及其回应的策略和特征,除了取决于行政中心工作的压力外,也受到上述两种法治压力的影响。如果说完成行政任务常常意味着地方政府要突破法...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2地方政府法治回应的表现??
供公共服务等正面偏好的响应(政府主动满足公民偏好),又包括对舆情、申诉、??信访、诉讼等针对政府负面信息并要求政府作出改变的响应(政府被动应对公民??意见并改变自身行为)。如图2.1所示,公民可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以及其他??正式或非正式渠道表达意见与诉求,并要求政府作出回应。尽管要求政府作出回??应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都可能发展出自身的独特利益,但这与它们作为表达??民意渠道的功能并不矛盾。比如,社会抗争作为一种信息机制,能够提醒中央政??府注意和处理地方政府的失职或滥权问题,从而发挥着防火墙的作用??(Lorentzen,2013);同样,在行政和司法渠道之外建立信访体系并鼓励民众参??与,也是因为信访使中央政府能够建立一种获取、分析和评估地方治理问题而不??受民众伪装偏好(社会期待效应)影响的信息机制,有助于中央政府在获得通过??信访向上传递的地方治理问题的信息时采取相应措施并维护社会稳定??(Dimitrov
图表来源:作者自制。??图3.3地方政府的两种法治压力来源??3.3.1.3两种法治压力的关系??地方政府面临的法治压力来自于中央自上而下推动的行政执法改考核、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需要重申的是,该分析框架虽然借鉴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领导晋升竞争是标尺赛、锦标赛还是资格赛[J]. 杨其静,郑楠. 世界经济. 2013(12)
[2]行政法治,我们还有多远[J]. 何海波. 政法论坛. 2013(06)
[3]从“依法行政”到“法治政府”——对国务院法治政策及其执行状况的考察[J]. 燕继荣,程熙.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3(05)
[4]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制度之省思[J]. 章志远. 法治研究. 2013(10)
[5]“选择性回应”:网络条件下的政策参与——基于留言版型网络问政的个案研究[J]. 张华,仝志辉,刘俊卿. 公共行政评论. 2013(03)
[6]行政诉讼法的实施状况与改革思考——基于《中国法律年鉴》(1991—2012)的分析[J]. 包万超. 中国行政管理. 2013(04)
[7]不可退出的谈判:对中国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现象的一种解释[J]. 何艳玲,汪广龙. 管理世界. 2012(12)
[8]法院推动的司法创新实践及其意涵——以T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为例[J]. 贺欣. 法学家. 2012(05)
[9]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J]. 郁建兴,高翔.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5)
[10]困顿的行政诉讼[J]. 何海波.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2(02)
本文编号:3361205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2地方政府法治回应的表现??
供公共服务等正面偏好的响应(政府主动满足公民偏好),又包括对舆情、申诉、??信访、诉讼等针对政府负面信息并要求政府作出改变的响应(政府被动应对公民??意见并改变自身行为)。如图2.1所示,公民可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以及其他??正式或非正式渠道表达意见与诉求,并要求政府作出回应。尽管要求政府作出回??应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都可能发展出自身的独特利益,但这与它们作为表达??民意渠道的功能并不矛盾。比如,社会抗争作为一种信息机制,能够提醒中央政??府注意和处理地方政府的失职或滥权问题,从而发挥着防火墙的作用??(Lorentzen,2013);同样,在行政和司法渠道之外建立信访体系并鼓励民众参??与,也是因为信访使中央政府能够建立一种获取、分析和评估地方治理问题而不??受民众伪装偏好(社会期待效应)影响的信息机制,有助于中央政府在获得通过??信访向上传递的地方治理问题的信息时采取相应措施并维护社会稳定??(Dimitrov
图表来源:作者自制。??图3.3地方政府的两种法治压力来源??3.3.1.3两种法治压力的关系??地方政府面临的法治压力来自于中央自上而下推动的行政执法改考核、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需要重申的是,该分析框架虽然借鉴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领导晋升竞争是标尺赛、锦标赛还是资格赛[J]. 杨其静,郑楠. 世界经济. 2013(12)
[2]行政法治,我们还有多远[J]. 何海波. 政法论坛. 2013(06)
[3]从“依法行政”到“法治政府”——对国务院法治政策及其执行状况的考察[J]. 燕继荣,程熙.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3(05)
[4]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制度之省思[J]. 章志远. 法治研究. 2013(10)
[5]“选择性回应”:网络条件下的政策参与——基于留言版型网络问政的个案研究[J]. 张华,仝志辉,刘俊卿. 公共行政评论. 2013(03)
[6]行政诉讼法的实施状况与改革思考——基于《中国法律年鉴》(1991—2012)的分析[J]. 包万超. 中国行政管理. 2013(04)
[7]不可退出的谈判:对中国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现象的一种解释[J]. 何艳玲,汪广龙. 管理世界. 2012(12)
[8]法院推动的司法创新实践及其意涵——以T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为例[J]. 贺欣. 法学家. 2012(05)
[9]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J]. 郁建兴,高翔.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5)
[10]困顿的行政诉讼[J]. 何海波.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2(02)
本文编号:3361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36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