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治理:语境、演进、特征和展望
发布时间:2023-02-21 09:47
中国社会治理长期受西方"国家与社会"理论范式、"治理理论"范式和"新公共管理"范式影响,导致中国社会治理研究更多处于跟随、膜拜和迎合状态,具有碎片化、脸谱化、分裂化的倾向,缺乏对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归纳、提炼和建构。基于对中西社会治理语境异同的比较分析,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治理的演进轨迹,总结中国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并对中国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中国社会治理公共性的建构、中国社会治理风险的防控等进行了展望思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社会治理的独特语境
二、中国社会治理的演进轨迹
(一)总体性支配阶段(1949—1978)
(二)渐进性调整阶段(1978—1992)
(三)结构性优化阶段(1992—2002)
(四)主体性形成阶段(2002—2012)
(五)内涵性发展阶段(2012—至今)
三、中国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
(一)中国社会治理主体:一核多元
(二)中国社会治理理念:人民至上
(三)中国社会治理方式:四治协同
(四)中国社会治理机制:工具导向
(五)中国社会治理改革:异化倾向
四、中国社会治理的前景展望
(一)更加注重对中国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更加注重对中国社会治理公共性的建构
(三)更加注重中国社会治理风险的防控
结语
本文编号:3747516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社会治理的独特语境
二、中国社会治理的演进轨迹
(一)总体性支配阶段(1949—1978)
(二)渐进性调整阶段(1978—1992)
(三)结构性优化阶段(1992—2002)
(四)主体性形成阶段(2002—2012)
(五)内涵性发展阶段(2012—至今)
三、中国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
(一)中国社会治理主体:一核多元
(二)中国社会治理理念:人民至上
(三)中国社会治理方式:四治协同
(四)中国社会治理机制:工具导向
(五)中国社会治理改革:异化倾向
四、中国社会治理的前景展望
(一)更加注重对中国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更加注重对中国社会治理公共性的建构
(三)更加注重中国社会治理风险的防控
结语
本文编号:3747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74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