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5 09:03

  本文关键词: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人大的罢免制度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的政治发展实践,对于人大罢免制度在我国存在和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分析,并对人大罢免制度在我国的正当性进行了论述。“三民主义”自孙中山先生提出之初便蕴含了罢免的含义。他认为,代议民主制下,若人民只有选举权,没有监督权,就好比人民对国家这台机器只能发动,不能制动,人民就不能有效地控制国家机器及其官员。中共在苏维埃时期对直接民权做出了规定,人民直接选举民意机关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罢免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我国建国之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在宪法中设定了人民具有对人大在内的所有国家机关的监督权,罢免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力第一次写入宪法。文革时期,由于国家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民采取的监督方式和手段失去了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导致罢免权被空置。1982年宪法中重新对罢免权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对人民的监督权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不仅仅在宪法中包含了罢免权的内容,我国目前的选举法、组织法等法律中对于罢免制度也都有相应的规定,通过对各权力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引,从而形成相对完善的权力监督制度。人大罢免制度符合我国人民主权原则的政治体制,是选举权的必要延伸,也有利于人大职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也是加强权力监督的必然要求。目前人大罢免制度主要存在人大怠于行使罢免权、罢免与免职的功能发生混淆以及人大罢免启动程序限制较多等问题,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大对罢免功能的认识不足、人大罢免制度的运行法律规定不完善、党的领导与人大职能之间的存在交叉。我国法律中对罢免的主体和对象的规定都比较原则,没有进行细化,导致人大在决定是否提出罢免案时,对罢免的理由存在困惑。同时,个别地方的党组织对人大工作有干预之嫌,导致人大罢免工作有种顺应党的决定的印象。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本文从人大转变对罢免权理念认识、完善法律中关于人大罢免公职人员的程序规定、明确党的领导在人大罢免工作中的定位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人大要从价值上对罢免的意义进行认同,其次是从法律制度上对人大罢免制度的程序进行细化,明确相应的罢免主体和罢免对象,将公职人员受到行政处罚、人大对政府、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审议结果以及人大质询结果作为人大罢免的理由,构建一套良好的罢免启动机制,同时对于罢免的审议程序作出规范,保障人大罢免制度的顺利运行。最后通过明确党的领导在人大罢免工作中的定位,实现党内管理与人大工作之间的良好衔接,从而构建比较完善的人大罢免制度,提升人大罢免职能的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 罢免 公职人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1.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导言9-13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二、研究现状述评10-11
  • 三、研究价值及意义11-12
  • 四、论文结构安排12-13
  • 第一章 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制度的成因分析13-23
  • 第一节 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制度的内涵和特色13-18
  • 一、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制度的内涵13-15
  • 二、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制度的性质15-16
  • 三、罢免制度与类似制度的比较16-18
  • 第二节 人大罢免制度形成过程18-20
  •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前罢免制度的理论渊源18-19
  •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罢免制度的发展19-20
  • 第三节 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应有之义20-23
  • 一、选举权的必要延伸20-21
  • 二、发挥人大职能的必备要件21-22
  • 三、权力监督的必然要求22-23
  • 第二章 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制度运行的现状分析23-33
  • 第一节 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23-24
  • 一、人大怠于行使罢免权23
  • 二、人大以免职代替罢免23-24
  • 三、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启动程序的限制较多24
  • 第二节 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制度运行的影响因素分析24-33
  • 一、人大对罢免权的认识24-26
  • 二、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制度的运行规范依据26-28
  • 三、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工作中党组织的定位28-33
  • 第三章 人大罢免公职人员制度的完善33-43
  • 第一节 提升人大对罢免权的认识33-34
  • 一、罢免与任命同等重要33-34
  • 二、提高罢免职能的主动性34
  • 第二节 完善法律中关于人大罢免公职人员的程序规定34-38
  • 一、细化罢免理由34-37
  • 二、在人大内部组建行使罢免权的专门机构37
  • 三、规范罢免决定作出的程序37-38
  • 第三节 明确党的领导在人大罢免工作中的定位38-43
  • 一、实现党的领导与人大罢免之间的理念协调38-40
  • 二、协调党内法规与法律制度关于罢免的规定40
  • 三、规范党的领导与人大罢免工作之间的程序衔接40-43
  • 参考文献43-46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6-47
  • 后记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晓霞;公职人员职业生涯通路设计[J];党政论坛;2002年01期

2 解正起;当前我国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剖析与制度审视[J];求实;2003年S2期

3 刘俊生;公职人员责任体系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外国用廉政法规监督公职人员[J];廉政大视野;2003年12期

5 安凤侠,王冬梅;加强公职人员培训 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邝少明,林慕华,洪哲雄;公职人员的职务保障与廉政建设[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殷耀;可怕的无官员撤资[J];w挛胖芸

本文编号:423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23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6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