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视域下地方文化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10:30
本文关键词:治理理论视域下地方文化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
【摘要】:乡村治理是治理理论在我国乡村社会的具体运用,是我国为管理乡村社会,解决乡村社会实际问题,发展乡村社会而进行的一种全新尝试。乡村治理自1998年被提出以来,其理论内涵和外延都得以发展,已成为管理和发展乡村社会的重要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村治理也遭遇了多重阻力。地方文化作为基层行政系统的行政环境,对基层政权的行政行为产生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基层政权政策运行设置了文化障碍。而文化障碍外在表现为乡村社会力量的消极不合作和积极对抗,由此导致了基层政策执行偏差。因此,分析地方文化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挖掘地方文化中与乡村治理的相契合的有效因素,并引导诸多地方文化因素成为乡村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研究以地方文化作为乡村治理研究的切入口,分四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提出本文所研究的问题、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第二部分以治理理论为基础,对乡村治理的理论内涵、基本形式和目标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文化视域应用于乡村治理研究的可能性;尝试把地方文化因素归为治理型文化、社会生活文化和政策型文化,界定其内涵,并分析三种类型的文化因素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分析时间、空间和制度维度下的地方文化状态。第三部分结合实例进一步说明地方文化对乡村治理影响。第四部分尝试在乡村善治背景下乡村治理文化体系构建,分析支持乡村治理目标模式的乡村治理文化体系构建的原因和意义、目标和原则、内容和途径,旨在达到提高乡村社会整体素质、为乡村治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乡村治理的有序进行和推动乡村社会发展的目的。 本研究认为,治理理论为我国乡村政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文化视角,对我国乡村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期,乡村社会各种矛盾凸显,加剧了乡村治理的复杂性,地方文化在乡村社会发挥着社会整合、促进公益事业发展、道德教化、维护社会稳定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阻碍主流价值观向下渗透、影响基层公职人员行为、干扰基层选举、破坏社会秩序等负面影响,因此,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应重视乡村社会中非经济的文化因素的功用;应从引导地方文化进行现代价值转换、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加大乡村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整体素质和培育多元化治理主体等方面进行乡村治理的文化体系构建,从而实现乡村治理向乡村善治的目标模式迈进。
【关键词】:地方文化 乡村治理 乡村善治 文化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42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1 导论9-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的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6
- 1.2.1 国内研究综述11-14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4-16
- 1.3 研究方法、思路和难点16-18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研究思路16-17
- 1.3.3 研究难点17-18
- 2 地方文化与乡村治理概述18-36
- 2.1 治理理论与乡村治理18-22
- 2.1.1 治理理论的内容18-19
- 2.1.2 治理理论视域下的乡村治理19-22
- 2.1.2.1 治理范式给予我国乡村研究的视角19-20
- 2.1.2.2 乡村治理的内涵20-21
- 2.1.2.3 乡村治理的基本形式21-22
- 2.1.2.4 乡村治理的目标模式:乡村善治22
- 2.2 乡村治理的文化视域22-26
- 2.2.1 影响乡村治理的因素23
- 2.2.2 文化因素对乡村治理的功能23-24
- 2.2.3 文化视域应用于乡村治理研究的可能性24-26
- 2.2.3.1 文化视域应用于乡村治理研究的理论可能性24-25
- 2.2.3.2 文化视域应用于乡村治理研究的现实可能性25-26
- 2.3 地方文化内涵及不同维度作用下的文化状态26-36
- 2.3.1 概念界定26
- 2.3.2 本研究中地方文化的内涵26-32
- 2.3.2.1 行为层面的文化因素:治理型文化26-29
- 2.3.2.2 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因素:社会生活文化29-31
- 2.3.2.3 制度层面的文化因素:政策型文化31-32
- 2.3.3 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制度维度下的文化状态32-36
- 2.3.3.1 时间维度: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32-33
- 2.3.3.2 空间维度:特色地方文化33
- 2.3.3.3 制度维度:社会转型期的地方文化33-36
- 3 地方文化对乡村治理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W县Z村为例36-45
- 3.1 治理型文化对Z村治理的影响36-39
- 3.1.1 相关案例回顾36-37
- 3.1.2 案例分析37-38
- 3.1.3 案例理论化总结38
- 3.1.4 小结38-39
- 3.2 社会生活文化对Z村治理的影响39-41
- 3.2.1 相关案例回顾39
- 3.2.2 案例分析39-40
- 3.2.3 案例理论化总结40-41
- 3.2.4 小结41
- 3.3 政策型文化对Z村治理的影响41-45
- 3.3.1 相关案例回顾41-42
- 3.3.2 案例分析42-43
- 3.3.3 案例理论化总结43
- 3.3.4 小结43-45
- 4 乡村善治背景下乡村治理文化体系的构建45-51
- 4.1 乡村善治背景下构建乡村治理文化体系的原因及意义45-46
- 4.1.1 构建乡村治理文化体系的原因45-46
- 4.1.2 构建乡村治理文化体系的意义46
- 4.2 乡村善治背景下构建乡村治理文化体系的目标和原则46-48
- 4.2.1 构建乡村治理文化体系的目标47
- 4.2.2 构建乡村治理文化体系的原则47-48
- 4.3 乡村善治背景下构建乡村治理文化体系的内容和途径48-51
- 4.3.1 构建乡村治理文化体系的内容48-49
- 4.3.2 构建乡村治理文化体系的途径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永甫;;乡村治理:回顾与前瞻——农村改革三十年来乡村治理的学术史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徐燕茹;;精英主义与我国的乡村治理[J];才智;2010年31期
3 徐姗娜;;民间信仰与乡村治理——一个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J];东南学术;2009年05期
4 谢晖;当代中国的乡民社会、乡规民约及其遭遇[J];东岳论丛;2004年04期
5 郭正林;乡村治理及其制度绩效评估:学理性案例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李里峰;;不对等的博弈:土改中的基层政治精英[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7 汪洋;汪淼;;浅析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义序的宗族研究》读后感[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4期
8 钱建平;;论传统人情关系与现代公共规则的冲突和价值转换[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张登国;任慧颖;;当代中国乡村精英治理:局限与可能[J];理论学刊;2008年07期
10 刘江宁;周留征;;社会转型期民间信仰的功用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本文编号:784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8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