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与构建和谐社会间的良性互动
本文关键词:网络传播与构建和谐社会间的良性互动
【摘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网络传播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处于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网络传播之间具有双向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二者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为网络传播提供了宽松的舆论氛围;网络传播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推动社会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网络传播 和谐社会 良性互动
【基金】:2007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和谐社会与网络传播问题研究”(2007-GH-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206.2
【正文快照】: 构建和谐社会与网络传播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构建为网络传播提供了更宽松的舆论空间和氛围;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网络问政、网络娱乐等功能的发挥,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的开放、包容为网络传播提供了相对开放的环境,网民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月米;;科学发展网络传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J];消费导刊;2009年18期
2 熊红燕;;论网络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J];求实;2010年11期
3 张品良;;和谐社会建设中网络传媒的责任[J];新闻界;2007年03期
4 王鹤红;;试谈网络如何担当社会教育重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李菲;;和谐社会构建与网络舆情引导[J];理论导刊;2009年07期
6 谢梅;杨军;;利用网络媒体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环境[J];理论与改革;2006年02期
7 黄敬才;;构建和谐社会下的网络环境[J];沧桑;2008年01期
8 李华;严红;;和谐社会更需网络民意的合理表达[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9 底高扬;;和谐社会视野下网络舆论的现状及特征[J];科技资讯;2011年06期
10 安晓东;张士钊;;基于网络文化的和谐社会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凯;;公共突发事件网络传播及扩散机制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蓓;;网络传播与博物馆观众视角[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烨;;论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属性对现实社会的影响[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4 张金海;黎明;;媒体演进的价值规律[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5 常鹄;;“邓玉娇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正负面影响[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敏;;网络新闻同质化原因分析——以昆明机场垮塌事件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麦佶妍;;技术政治学视野中的网络民主问题研究[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振亭;;美国传播学博士论文研究什么?——关于167篇美国大众传播学博士论文的统计分析及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9 殷俊;柴樱芝;;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从“玉树地震”网络信息传播看网络舆论引导力的提升[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10 屠新时;;坚守海外中文话语权做一株挺立而能思想的苇草[A];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媒体——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杨慧霞;网络传播监控的难点及其对策[N];中华新闻报;2004年
3 顾冬梅;网络传播:性别仍未平等[N];中华新闻报;2007年
4 孙光海 刘国高;《网络传播》评互联网10大新闻 网媒备受关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王眉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网络管理需更多依靠“自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委外宣办、州政府新闻办主任 王正林;把握网络传播特点 做好舆情导向工作[N];大理日报(汉);2010年
7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 庄鸿明;对新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8 张洪超 王胜红;浅谈网络传播的道德规范[N];中华新闻报;2000年
9 毕建忠 邢卫国;数据库新闻——网络传播新概念(上)[N];中华新闻报;2000年
10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总裁 刘学红;数字报不是传统报救命稻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梅;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刘伯高;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邓建国;Web2.0时代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之关系考察[D];复旦大学;2007年
5 赵雅文;社会转型与新闻平衡报道[D];复旦大学;2008年
6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7 张咏华;多维视野中的网络新闻业[D];复旦大学;2003年
8 倪万;数字化艺术传播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聂德民;网络舆论与社会引导[D];上海大学;2009年
10 庹继光;中国当代传播研究中的理论体系建构[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文婧;求真的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盛志宏;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我伦理[D];广西大学;2004年
3 孙博;网络传播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2年
4 王艳群;网络危机传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武锋;网络“微内容”传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水小淼;我国网络传播中的网民议程设置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马炳新;试论我国电视媒介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广西大学;2004年
8 刘晖;论虚拟空间的伦理失序及伦理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潘俊楠;韩剧在我国的网络传播模式及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郑杨;网络传播的舆论调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87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8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