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23:14

  本文关键词: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 核心价值观 问题


【摘要】: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日益明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把引领思想、统一共识作为落脚点。“集中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总体观点和根本看法,从深层次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最高价值诉求,在核心价值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理念”。 高校由于在师资、功能、环境上的优势以及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具有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所以理应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口或者前沿阵地。尤其高校大学生群体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国富民强的使命,他们的价值取向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模式受到全球关注。国内学者对社会主义的研究由制度、形式、特征等层面专项更为深层的核心价值的关注,一方面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理论诉求,另一方面则是对日渐多元文化社会背景下“西方价值热”的有力回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弘扬主旋律。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外延、理论结构的反思,分析了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识情况等现状,从实际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而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性思考和几个培育践行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性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途径。 作者力图从加强宣传教育入手,强调内化于心;注重思想与行为一致性贯穿培育践行始终;推动身体力行的实践,最终目的实现行为优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纳入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等方面探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对策和关键因素,增强广大师生道路、理论、文化和制度自信,使高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最前沿”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高校 核心价值观 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论10-16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10-11
  • 1.2 相关研究的基本概况11-14
  • 1.3 写作基本思路14
  •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14-16
  • 第2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论述16-24
  • 2.1 价值、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16-18
  • 2.1.1 价值的实践本质与规范意义16
  • 2.1.2 核心价值观的功能16-18
  •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8-24
  •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18-19
  •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历程19-21
  • 2.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21-22
  • 2.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内在关联22-24
  • 第3章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状况及意义24-30
  • 3.1 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24-26
  • 3.2 高校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26-27
  • 3.3.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27-30
  • 3.3.1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高校育人的本质要求27
  • 3.3.2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27-28
  • 3.3.3 培育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和精神凝聚重要渠道28-30
  • 第4章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性思考30-39
  • 4.1 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分析30-34
  • 4.1.1 切实加强宣传引导31-32
  • 4.1.2 注重思想行为一致性32
  • 4.1.3 拓展实践育人渠道32-33
  • 4.1.4. 加强队伍的培育建设33-34
  • 4.2 高校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因素34-39
  • 4.2.1 抓好培育主体的素质建设35
  • 4.2.2 提高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的能力35-36
  • 4.2.3 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36-37
  • 4.2.4 抓实科学理论“三进”工作37-39
  • 结语39-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文忠;;和谐校园建设在农村的实践途径[J];发展;2007年12期

2 姬旺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途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27期

3 赵睿;;我国大学生领导教育的内涵及实践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4 陈勇,周颖;关于善与恶的现代文化阐释及其实践途径[J];求索;2003年04期

5 耿有权;论“一流”理念的价值及其实践途径——对创建一流大学的理性认知[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6 王建成;;生命教育的实践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06期

7 王琴辉;;以人为本视角下的高校科学发展观实践途径浅论[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0期

8 刘新华;;探析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范式和实践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年01期

9 李培;李爽;;郑州高职院校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的实践途径[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年10期

10 赵建华;;高等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谷涛;;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途径与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2 周国辉;;“三个始终”是践行“两个至上”的重要途径[A];广西烟草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李瑞宏;方家增;;科技馆建设中的探索与创新[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讳;;论司法为民——兼谈董必武人民为本的法学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北镇;大学生争摆地摊凸显实践途径狭窄[N];西安日报;2009年

2 刘革;拓宽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途径[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强洪;湖北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支持[N];中国妇女报;2010年

4 山东省临沭县工商局 袁秋宝;建立和完善工商文化 体系的实践途径探析[N];中国工商报;2010年

5 广东省揭西县工商局 陈炳森;增强工商文化软实力的四个实践途径[N];中国工商报;2010年

6 辛集市委 张国亮;农村党员先进性实践途径的思考[N];石家庄日报;2006年

7 刘芳;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N];解放日报;2007年

8 尚高明;一篇难得的理论美文[N];长治日报;2010年

9 张黎明;构建武警核心价值体系 推动部队建设创新发展[N];贵州政协报;2007年

10 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商志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非凡意义与广阔前景[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根旺;新媒体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途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卜立平;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乔诺;浅析消费与幸福的关系[D];湖北大学;2014年

4 乔燕妮;胡锦涛“为民”思想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23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23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a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