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25 04:31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建国以来 中国共产党人 权力观


【摘要】:权力问题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在国家的全部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如何掌好权、用好权,以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保党的先进性、使党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的命题。作为建国以后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最主要代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胡锦涛同志,围绕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形成了非常丰富、各具特色、传承发展的权力观。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研究他们的权力观,探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掌权用权的规律性认识,以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在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主客观依据以及主要特色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主要选取有关权力的来源与本质、权力的合法性基础、权力的配置、权力的制约监督这样几个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这几个问题的内在逻辑是:权力从哪里来、怎样合法存在、如何合理配置、怎样有效制衡。 西方和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权力的来源与本质问题提出了诸多学说,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从唯心史观和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未能正确揭示出权力存在及运行的社会经济根源和阶级本质。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出发来分析和理解权力问题。在此科学认识基础上,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权力来源与本质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总结他们的观点,在权力来源上,都充分强调了权力来自于人民;在权力本质问题上,都充分强调了权力的阶级性、人民性、责任性、服务性等本质特征。 “合法性”已经成为当代政治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尤其是运用于对权力的评价方面。它是决定权力体系存在、持续、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政治权力合法性进行了不断的探寻。毛泽东时代,权力的合法性主要建构在领导人的个人魅力、意识形态的魅力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中积累的组织资源。毛泽东时代以后,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不断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对当局者的人格魅力提出更高要求;文化的世俗化极大地激活了个人的利益驱动意识;腐败现象使党执政的道德基础有所削弱;改革引发的“新兴阶层的出现和利益团体的分化”构成合法性的隐患。为此,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的变化对权力合法性继续作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邓小平主要从重新确立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加强经济建设、重视民主与法制等方面探索巩固权力的合法性;江泽民主要从推进经济建设、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方面探索巩固权力的合法性;胡锦涛主要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探索巩固权力的合法性。总结他们巩固权力合法性的的探索与思考,主要有加强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挥政治社会化作用、加强经济建设、坚持执政为民、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民主化进程等等这样一些不断重建合法性基础的选择路径和长期行动。 权力配置即权力如何分工或分配的问题,也可称为权力结构问题。权力的配置格局有其历史发展过程。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党、国家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权力结构,这种权力结构形式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主要集中体现在国家权力配置的不尽合理上,并进而导致社会缺乏自主性、缺少监督机制、国家权威不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社会结构的变化而言,突出表现为社会利益结构,作为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之间的中介,对权力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个人权利逐步得到确认、公民权利不断扩张和国家权力不断收缩、法治建设得到很大发展等方面。因此,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政治民主化,在客观上有助于增强国家权力结构的合理安排,从而增强国家的权威性。 对权力实施有效的制约监督是保证权力正确运行的关键环节。政治权力或国家权力作为公共权力,一旦由社会自身的力量变成客观的异己的力量,这就是权力的异化,并进而产生诸多危害。权力的制约监督有其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监督思想的基础之上,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权力制约监督进行了理论与其践的积极探索:毛泽东在理论上主要强调通过人民群众、民主党派、理想信念、法制、新闻舆论、实行民主集中制等方面制约监督权力,在实践上主要通过建立政治协商和纪委监察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约监督权力;邓小平在理论上主要强调通过法制、权利、分仅、加强党内民主等方面制约监督权力,在实践上主要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加强党外人士监督、恢复重建和发展各种制约监督机构等方面制约监督权力:江泽民在理论上主要强调以法以德标本兼治制约监督权利,在实践上重点强调拓宽人民群众监督的力度和渠道、合理分散权力健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胡锦涛在理论上主要强调加强道德和廉政文化、构建惩防体系、整合监督主体形成监督合力以制约监督权力,在实践上主要强调健全完善政务和信息公开、规范重要领域权力运行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管理制度等等方面制约监督权力。他们的权力制约监督思想有着传承与创新的历史发展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力腐败问题有其成因,必须要从历史的、现实的、政治的和世界的眼光正确认识。从理论的和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及通过权利、法律和伦理制约权力等等的基本理论模式与实践路径。 执政和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诸多考验、承担着更为艰巨的历史重任。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基本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作为权力主体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提高思想境界、加强思想修养、增强党性修养、牢记根本宗旨、加强作风建设,这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关键词】:建国以来 中国共产党人 权力观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232
【目录】:
  • 内容摘要3-6
  • Abstract6-14
  • 导言14-43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综述14-26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14-17
  • 二、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17-26
  • 第二节 概念阐释26-36
  • 一、什么是权力27-29
  • 二、政治权力与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权力、社会权力的关系29-36
  •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36-43
  • 一、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36
  • 二、基本框架与基本内容36-40
  • 三、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40-43
  • 第一章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过程43-57
  • 第一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43-49
  •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重要奠基43-45
  • 二、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形成45-47
  • 三、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发展47
  • 四、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推进47-48
  • 五、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提升48-49
  • 第二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形成与发展的主客观依据49-53
  • 一、理论依据49-50
  • 二、实践基础50-52
  • 三、现实需要52-53
  • 第三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主要特征53-57
  • 一、权力的阶级性53-54
  • 二、权力的人民性54-55
  • 三、权力的责任性55
  • 四、权力的服务性55-57
  • 第二章 权力的来源和本质57-70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权力来源与本质论断的思想源流57-61
  • 一、中西方思想史上关于权力来源和本质的基本观点57-59
  • 二、马克思主义的权力来源与本质论59-61
  • 第二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权力来源与本质问题的系统阐释61-70
  • 一、毛泽东关于权力来源与本质问题的理解62-66
  • 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权力来源与本质问题的阐释66-70
  • 第三章 权力的合法性70-89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权力合法性认识与判断的理论基础70-73
  • 一、权力合法性的内涵70-71
  • 二、权力合法性的基础71-73
  • 第二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权力合法性的全面探寻与实践努力73-81
  • 一、毛泽东时代对权力合法性的探寻与实践73-76
  • 二、权力合法性基础的不断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探索与实践76-81
  • 第三节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维持和强化权力合法性的可靠路径81-89
  • 一、巩固意识形态基础81-83
  • 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83-84
  • 三、发挥政治社会化作用84-85
  • 四、加强经济建设85-86
  • 五、坚持执政为民86-87
  • 六、推进制度建设87-88
  • 七、加快民主化进程88-89
  • 第四章 权力的配置89-122
  • 第一节 权力配置格局的历史回顾89-96
  • 一、高度集权的古代奴隶制和封建专制时期89-91
  • 二、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时期91-94
  • 三、民主集中制的社会主义时期94-96
  • 第二节 静态观察:具有中国特色的纵横四位一体的权力配置格局96-106
  • 一、我国政治权力运行主体的四种类型96-104
  • 二、我国政治权力运行主体的四个层面104-106
  • 第三节 动态分析:建国以来我国政治权力配置格局的不断发展106-113
  • 一、我国政治权力基本结构的确立106-108
  • 二、我国政治权力结构的评价108-111
  • 三、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消极后果111-112
  • 四、市场经济建设与政治权力结构的发展变化112-113
  • 第四节 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善权力配置的关键环节113-122
  •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114-115
  • 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些理论观点的辩证分析115-120
  •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120-122
  • 第五章 权力的制约监督122-156
  • 第一节 权力的异化与制约监督的历史发展122-131
  • 一、权力异化的理论分析122-125
  • 二、权力制约监督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125-131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权力制约监督的思想实践及发展变化131-143
  • 一、中国共产党人权力制约监督的思想及实践131-141
  • 二、中国共产党人权力制约监督的发展变化141-143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腐败的理性思考及应对策略143-156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腐败的理性思考143-145
  • 二、权力制约监督的应对策略145-156
  • 结语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156-159
  • 参考文献159-168
  • 后记168-1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亮;任中平;;从道德约束到权力制衡——运用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分析中国反腐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孙斌;;论江泽民权力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李启辉;;论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6期

4 吴长清;;江泽民的权力观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5 麻昌爱;略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J];桂海论丛;1998年04期

6 刘亚东;试论邓小平的权力观[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7 张继良;孙中山与毛泽东的人民权力观之比较[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8 张永桃;论党的权力、国家权力与人民权力的统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李孝纯;论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J];科学社会主义;2000年02期

10 朱丽杰;邓小平的权力观[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915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915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c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