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隐私权法中的诉讼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隐私权法中的诉讼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隐私权法 隐私权法诉讼 诉讼程序的发展 诉讼规则
【摘要】:保障公民隐私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隐私权则是一个较为崭新的课题,从我国学者关注隐私权问题开始至今也只不过短短十多年的时间,有关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故我国隐私权的研究理论还未成熟。在隐私权研究早期,学者们主要将精力集中于私法领域中的隐私权保护研究,对公法领域的隐私权研究并不热衷。尤其是对隐私权行政诉讼制度领域缺少关注,导致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仍留有空白。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自身隐私越来越重视,这一领域将会得到来自公众和学者的持续性关注。 对隐私权的公法保护,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1974年颁布的《隐私权法》,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历程,无疑他们在对隐私权的保护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深入了解这部法律的发展渊源、脉络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确立的司法原则、规则意义重大。本文以此为初衷,希望能全方位展现出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结构框架。 全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探讨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目的。本章主要围绕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目的展开论述,归纳和总结了美国隐私权法所要达到的三点目的,我们可以看出在捍卫公民隐私安全和自由方面,私权同公权所作的斗争与妥协以及美国人民对公共利益最大程度的呵护。 第二章介绍了美国隐私权法诉讼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的简要分析。任何新法的出台都或多或少面临着残酷现实的考验,在立法者眼中,一部良法除了立法技术这一因素的影响作用以外,更多的是来自公众的态度,在《隐私权法》出台后,曾一度遭到冷遇,法律执行也受到严峻挑战,分析个中缘由总结经验教训,对指导今后我国类似立法意义甚大。 第三章着重论述了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法定诉由。《隐私权法》的出台是立法者和行政部门博弈妥协的产物,过多的程序性设置和条件限制旨在达到减少该方面诉讼的目的,从而规定了只有符合法定的理由才能诉讼至司法机关的条件限制,除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拒绝修改个人记录、因行政机关行为而致损等方面才可以提起诉讼的三大主要诉讼事由外,还规定了14种不可诉讼情形,最大程度减小行政机关当被告的几率。 第四章介绍了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起诉规则,从管辖的确定到原被告双方的界定,从穷尽行政救济的程序前置到时效期间的规定,从诉讼费的判付规则到该法适用过程中的效力位阶问题,尽力勾勒出美国隐私权法起诉规则的全貌,考虑到美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该法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会表现其特殊性的一面,但是其带有普遍性的原理规则仍值得借鉴和参考,如原被告的确定、程序前置、时效的规定等。 第五章重点论述了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审理规则,其中的证据规则和审查标准是全文介绍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精华所在。例如,蓄意的违法行为标准中蓄意必须是由具体案件中的事实决定的,“蓄意”的认定要求比严重过失更严格。另外,对行政人员作出的严重违反隐私权法的行为规定了严苛的刑事处罚,从更高层面上保证公民的隐私利益不受公权力的恣意干涉,力度比单纯的行政诉讼更大也更利于原告。 文章最后结语,对公民的隐私进行法律保护,必须在确保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原则下,最大程度保障公民私生活的自主自由和人身安全。所以,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关于公民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非常有必要,理解他们解决此类问题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改进和完善我国政府管理模式,保护公民的切身利益,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美国隐私权法 隐私权法诉讼 诉讼程序的发展 诉讼规则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71.2;DD9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2
- 一、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目的12-15
- (一) 保障隐私安全,维护公民自由12-13
- (二) 监督政府,,防止公权力滥用13
- (三) 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13-15
- 二、美国隐私权法诉讼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15-18
- (一) 公众对待《隐私权法》态度冷漠15
- (二) 隐私权法的执行缺乏当局有力保障15-16
- (三) 隐私权法存在体系性设计不足和缺陷16-18
- 三、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法定诉由18-28
- (一) 不服行政机关拒绝提供可查询记录18-19
- 1、查询范围18
- 2、查询请求18-19
- 3、医疗记录说明19
- (二) 不服行政机关拒绝修改自己的记录19-24
- 1、修改权综述19-21
- 2、删除请求遭拒绝21
- 3、行政机关对当事人修正申请个人记录的否决21-22
- 4、行政决议内容无法修改22
- 5、提起上诉22-23
- 6、豁免的效力23-24
- (三) 因行政机关违反隐私权法的行为而致损提起的损害赔偿诉由24-26
- 1、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主张所需证明事项24-25
- 2、主观故意标准与不利后果标准25-26
- (四) 其他诉由26
- (五) 诉由消失情形26
- (六) 不可获得救济的情形26-28
- 四、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起诉规则28-35
- (一) 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管辖28-29
- 1、管辖权28
- 2、管辖地28-29
- (二) 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原告29-30
- 1、原告的适格性问题29
- 2、个人记录29
- 3、原告权利放弃29-30
- (三) 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被告30-31
- 1、被告的确定30
- 2、行政部门30
- 3、对准确性的质疑30-31
- (四) 穷尽行政救济的诉讼前置程序31-32
- (五) 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期限及时效法32-33
- 1、期限32
- 2、诉讼时效32-33
- (六) 诉讼的二选一33
- (七) 必要的支出费用判决33-34
- (八) 隐私权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的效力位阶问题34-35
- 五、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审理规则35-43
- (一) 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审查形式35
- 1、事实审35
- 2、不公开审查35
- (二) 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证据规则35-38
- 1、原告的举证35-36
- 2、驳回起诉的即决判决36
- 3、行政部门的书面陈述及抗辩36-37
- 4、证据的披露37-38
- (三) 美国隐私权法诉讼的审查标准38-40
- 1、蓄意的违法行为标准38-39
- 2、不利后果标准39-40
- 3、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标准40
- (四) 隐私权法诉讼争议调解40-41
- (五) 构成犯罪的行政人员行为处理41-43
- 结语43-44
- 注释44-56
- 参考文献56-58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58-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旭红;民事司法程序中当事人的隐私权保护[J];当代法学;1999年03期
2 李秀芬;论隐私的法律保护范围[J];当代法学;2004年04期
3 陈玉梅;我国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与完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高升,王翔;隐私权及其刑法保护[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5 姜振颖;论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齐爱民;美国信息隐私立法透析[J];时代法学;2005年02期
7 顾爱平;论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及其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定位[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8 刘炼科 ,张修敏;论隐私权[J];江淮论坛;2003年01期
9 刘蓓;;隐私权与相关权利间的冲突与均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杜甲华;论隐私权及法律保护[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汉华;[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可欣;论隐私权[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百顺;试论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林晓莉;行政权下的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D];华侨大学;2006年
3 王常静;论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D];郑州大学;2006年
4 陈丽丽;隐私权的一般理论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丽娜;论如何加强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体系[D];延边大学;2006年
6 王伟军;互联网上隐私权民法保护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69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96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