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行政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0 11:41
地名是特定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历史变革、语言文化、风土民情、经济与社会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很强的地域性;而绝大多数地名可以久存性的特点足以反映出该地域范围内历史时期与现实阶段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再者,地名一经产生,便有着较强的传承性与稳定性;因此,地名内涵的的多角度特征,允许对其命名要素进行考察,探究区域地名的命名规律、分布特征与分布差异,并揭示其形成背后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状况。浙江省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而且自古水运便利。在我国经济与文化中心南移至长江流域之后,浙江的经济、文化发展更为迅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山地丘陵广布,江、河、湖、海水体兼有。本文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对浙江省行政村名的语源类型进行分析,以期通过该地的行政村名命名要素再现浙地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状况,得出浙江省行政村名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本文内容共如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对浙江省行政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关系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国内外地名研究现状和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第二部分简介浙江省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概况,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浙江省地形类行政村名主要用字统计
图 3-2 浙江省水文类行政村名高频用字统计地处滨海地带,是一个江、河、湖、海水体兼有的省份,甚至省名塘江,足见水体对浙江省的重要性。经过统计,浙江省水文类地名 91 个通名用字。出现频率最高的水文通名用字有塘、溪、湖、洋、
图 4-1 浙江省县级地名密度图(0.5496 个/km2),其次是温州市(0.5041 个/kmm2),均超过了浙江省市级地名密度的平均值(0.3州市(0.1825 个/km2)和丽水市(0.2054 个/km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省县级以上行政中心城区与河流关系考察[J]. 亢娜,贾文毓.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7(02)
[2]基于GIS的上海市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亢娜,贾文毓.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3]浅谈环境与现代建筑关系的新视点——“天人合一”[J]. 高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4)
[4]请为“隘”字补一个宁波地名特殊读音[J]. 周志锋.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06)
[5]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分布与区域构造的关系[J]. 鲁鹏,田燕,陈盼盼,闫丽洁,宋立生. 地理学报. 2014(06)
[6]青田地名文化初探[J]. 徐梦. 现代交际. 2014(02)
[7]舟山地名与古代海盐生产[J]. 孙峰. 盐业史研究. 2013(03)
[8]舟山群岛历史海防与地名文化[J]. 王建富.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9]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J]. 吴立,朱诚,郑朝贵,李枫,马春梅,孙伟,李溯源,水涛,王鑫浩,邵仕训,周曜,何婷婷. 地理学报. 2012(07)
[10]浙江省温岭地理环境文化在地名中的再现[J]. 莫笑笑.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1(12)
硕士论文
[1]陕北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 王亚融.延安大学 2016
[2]河南政区地名文化景观研究[D]. 崔松松.河南大学 2015
[3]恩施州地名的多角度考察[D]. 黄奇成.华中师范大学 2015
[4]隋唐造船业研究[D]. 姜浩.上海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74597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浙江省地形类行政村名主要用字统计
图 3-2 浙江省水文类行政村名高频用字统计地处滨海地带,是一个江、河、湖、海水体兼有的省份,甚至省名塘江,足见水体对浙江省的重要性。经过统计,浙江省水文类地名 91 个通名用字。出现频率最高的水文通名用字有塘、溪、湖、洋、
图 4-1 浙江省县级地名密度图(0.5496 个/km2),其次是温州市(0.5041 个/kmm2),均超过了浙江省市级地名密度的平均值(0.3州市(0.1825 个/km2)和丽水市(0.2054 个/km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省县级以上行政中心城区与河流关系考察[J]. 亢娜,贾文毓.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7(02)
[2]基于GIS的上海市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亢娜,贾文毓.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3]浅谈环境与现代建筑关系的新视点——“天人合一”[J]. 高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4)
[4]请为“隘”字补一个宁波地名特殊读音[J]. 周志锋.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06)
[5]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分布与区域构造的关系[J]. 鲁鹏,田燕,陈盼盼,闫丽洁,宋立生. 地理学报. 2014(06)
[6]青田地名文化初探[J]. 徐梦. 现代交际. 2014(02)
[7]舟山地名与古代海盐生产[J]. 孙峰. 盐业史研究. 2013(03)
[8]舟山群岛历史海防与地名文化[J]. 王建富.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9]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J]. 吴立,朱诚,郑朝贵,李枫,马春梅,孙伟,李溯源,水涛,王鑫浩,邵仕训,周曜,何婷婷. 地理学报. 2012(07)
[10]浙江省温岭地理环境文化在地名中的再现[J]. 莫笑笑.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1(12)
硕士论文
[1]陕北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 王亚融.延安大学 2016
[2]河南政区地名文化景观研究[D]. 崔松松.河南大学 2015
[3]恩施州地名的多角度考察[D]. 黄奇成.华中师范大学 2015
[4]隋唐造船业研究[D]. 姜浩.上海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74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074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