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审美视域下的川昆丑角戏
发布时间:2021-05-31 22:52
地域审美观意味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美的标准和判断都带有这个区域的典型特征。川昆丑角戏直接来源于昆曲,但在演进的过程中又保存了川剧自身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特征在巴蜀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中孕育而生,是千百年来四川人精神气质和审美文化的独特表达。本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从昆曲的美学趣味和文化身份、昆曲流播四川的方式、昆曲的川化、昆曲在川剧中的存在形式、川丑与川昆五个方面对川昆丑角戏的演进历程进行梳理,为后文史论相结合、现象与本质相结合的论述做铺垫。第二章从川昆丑角戏的整体风格和表演艺术出发,总结出其具有幽默机趣,雅俗交融,粗犷有俚趣,重技艺、贵自然的美学特征。第三章首先对地域审美概念的界定进行追溯,同时,本文认为,川昆丑角戏的美学特征的生成是巴蜀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说来,“幽默机趣”是巴蜀士民“精敏”、“好文”性格气质的写照,“雅俗交融”是兼收并蓄的移民文化的审美表征,“粗犷有俚趣”、“重技艺,贵自然”是大胆开掘,富于创造的审美精神的体现。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川昆丑角戏及其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 川昆丑角戏的演进
1.1 昆曲——江南美学趣味以及文人文化身份的代表
1.2 昆曲流播四川的方式
1.2.1 移民入川
1.2.2 商贾活动
1.2.3 文人士大夫的偏爱
1.3 昆曲的川化
1.3.1 清廷禁养家班的法令
1.3.2 花雅之争的“溃败”
1.3.3 会馆与酬神赛会
1.4 昆曲在川剧中的存在形式
1.5 川丑与川昆
1.5.1 丑角演员与川昆
1.5.2 川剧丑角行当与川昆
2 川昆丑角戏的美学特征
2.1 幽默机趣
2.2 雅俗交融
2.3 粗犷有俚趣
2.4 重技艺、贵自然
3 地域审美与川昆丑角戏美学特征的生成
3.1 关于地域审美概念的界定
3.2 巴蜀地理环境对川昆丑角戏的美学特征生成的作用
3.2.1 巴蜀士民“精敏”、“好文”的性格气质
3.2.2 兼收并蓄的移民文化的审美表征
3.2.3 大胆开掘,富于创造的审美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渔戏曲美学三题[J]. 杜书瀛. 社会科学战线. 2010(10)
[2]川昆的形成与振兴[J]. 邓运佳. 戏曲研究. 2009(02)
[3]21世纪初川昆研究中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J]. 杜建华. 戏曲研究. 2009(02)
[4]川昆的形成与振兴[J]. 邓运佳. 戏曲研究. 2009(01)
[5]21世纪初川昆研究中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J]. 杜建华. 戏曲研究. 2009(01)
[6]从地方戏看昆曲的生命呈现和历史撰写[J]. 李祥林. 戏曲研究. 2009(01)
[7]川昆与川剧声腔审美[J]. 刘芸. 戏曲研究. 2009(01)
[8]重臣外放与昆曲入川[J]. 蒋维明. 戏曲研究. 2009(01)
[9]川剧昆腔琐谈[J]. 夏庭光. 戏曲研究. 2009(01)
[10]昆曲音乐地方化发展的再思考——有感于重庆接龙地区流传的民间昆词[J]. 张永安. 戏曲研究. 2009(01)
硕士论文
[1]保存在川剧中的昆曲遗产[D]. 孙纯.苏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09127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川昆丑角戏及其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 川昆丑角戏的演进
1.1 昆曲——江南美学趣味以及文人文化身份的代表
1.2 昆曲流播四川的方式
1.2.1 移民入川
1.2.2 商贾活动
1.2.3 文人士大夫的偏爱
1.3 昆曲的川化
1.3.1 清廷禁养家班的法令
1.3.2 花雅之争的“溃败”
1.3.3 会馆与酬神赛会
1.4 昆曲在川剧中的存在形式
1.5 川丑与川昆
1.5.1 丑角演员与川昆
1.5.2 川剧丑角行当与川昆
2 川昆丑角戏的美学特征
2.1 幽默机趣
2.2 雅俗交融
2.3 粗犷有俚趣
2.4 重技艺、贵自然
3 地域审美与川昆丑角戏美学特征的生成
3.1 关于地域审美概念的界定
3.2 巴蜀地理环境对川昆丑角戏的美学特征生成的作用
3.2.1 巴蜀士民“精敏”、“好文”的性格气质
3.2.2 兼收并蓄的移民文化的审美表征
3.2.3 大胆开掘,富于创造的审美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渔戏曲美学三题[J]. 杜书瀛. 社会科学战线. 2010(10)
[2]川昆的形成与振兴[J]. 邓运佳. 戏曲研究. 2009(02)
[3]21世纪初川昆研究中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J]. 杜建华. 戏曲研究. 2009(02)
[4]川昆的形成与振兴[J]. 邓运佳. 戏曲研究. 2009(01)
[5]21世纪初川昆研究中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J]. 杜建华. 戏曲研究. 2009(01)
[6]从地方戏看昆曲的生命呈现和历史撰写[J]. 李祥林. 戏曲研究. 2009(01)
[7]川昆与川剧声腔审美[J]. 刘芸. 戏曲研究. 2009(01)
[8]重臣外放与昆曲入川[J]. 蒋维明. 戏曲研究. 2009(01)
[9]川剧昆腔琐谈[J]. 夏庭光. 戏曲研究. 2009(01)
[10]昆曲音乐地方化发展的再思考——有感于重庆接龙地区流传的民间昆词[J]. 张永安. 戏曲研究. 2009(01)
硕士论文
[1]保存在川剧中的昆曲遗产[D]. 孙纯.苏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09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0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