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巴蜀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0 02: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推进以及“三农”的发展亟需科学的文化建设。进入新世纪,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可以说,文化建设面临着多种挑战。本研究以巴蜀地区为研究范围,系统地思考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积极应对挑战进行探索,以期形成对巴蜀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实践具有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以特定区域为范围的研究,同时追求其中的共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区域的农村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借鉴。本研究以社会学关于“文化”的定义为理论的逻辑起点,构建起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并灵活采用实地考察、统计分析、个案研究、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等具体研究手段,将一般的文化理论与特定的文化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更为根本的,本研究始终贯穿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紧扣“以人为本”,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形势与任务,着眼于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突出区域文化个性。以此为基本原则,论文将对巴蜀地区农村文化区域特征、历史传承、价值取向以及建设基本布局进行系统...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巴蜀农村文化的区域特征
    2.1 农村文化是巴蜀文化的主体部分
        2.1.1 文化与农村文化
        2.1.2 巴蜀地区与巴蜀文化
        2.1.3 巴蜀农村文化多元一体
    2.2 巴蜀农村文化的生成条件
        2.2.1 内聚型的地理自然环境
        2.2.2 发达的传统农业生产
        2.2.3 多源和杂处的居民
    2.3 巴蜀农村文化的区域个性
        2.3.1 顺应自然的物质文化
        2.3.2 同中存异的制度文化
        2.3.3 兼容和谐的精神文化
第三章 巴蜀农村文化建设历史传承
    3.1 我国具有重视文化建设的传统
        3.1.1 文化建设是文化发展的直接动力
        3.1.2 文化建设伴随我国发展历史
    3.2 巴蜀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轨迹
        3.2.1 秦并巴蜀及文化嵌入
        3.2.2 汉代深入开发及全面汉化
        3.2.3 唐宋时期的稳定繁荣
        3.2.4 明清时期的杂处融合
        3.2.5 民国时期的动员与实验
        3.2.6 建国后的变革重建
        3.2.7 新时期的改革发展
    3.3 巴蜀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借鉴
        3.3.1 奠立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3.3.2 传播与维护社会核心价值观念
        3.3.3 吸收区域外先进文化
        3.3.4 构建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
第四章 巴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时代价值取向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巴蜀农村文化建设
        4.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
        4.1.2 核心价值体系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结合点
        4.1.3 在弘扬主旋律中保护巴蜀农村文化多样化
    4.2 推动巴蜀地区三农发展
        4.2.1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4.2.2 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2.3 加快农村人口非农化步伐
    4.3 增强巴蜀地区文化竞争力
        4.3.1 传承与发扬巴蜀文化优秀传统
        4.3.2 融入西部文化强省建设战略
第五章 巴蜀地区农村人文精神重构
    5.1 培育人文精神是文化建设的持久任务
        5.1.1 中西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5.1.2 社会转型中的人文精神困境
        5.1.3 新型农民首先新在精神世界
    5.2 新时期巴蜀农村人文精神的核心要素
        5.2.1 终极价值:人的全面发展
        5.2.2 时代要求:市场经济新理性
        5.2.3 区域个性:巴蜀文化传统
    5.3 重构巴蜀农村人文精神的关键环节
        5.3.1 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
        5.3.2 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5.3.3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5.3.4 开展主题文化活动
第六章 巴蜀全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展
    6.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担实现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新使命
        6.1.1 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6.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
    6.2 巴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全域拓展
        6.2.1 文化惠民工程奠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骨架
        6.2.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6.2.3 两个农村广播电视建设案例透视
        6.2.4 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长效机制
    6.3 巴蜀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6.3.1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及其价值
        6.3.2 巴蜀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
        6.3.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策略
    6.4 四川地震灾区农村文化重建
        6.4.1 灾后文化重建是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6.4.2 四川灾区文化重建成就
        6.4.3 灾后文化恢复重建启示
第七章 巴蜀乡土文化产业的深度开发
    7.1 文化产业兴起为农村文化建设开辟新的领域
        7.1.1 我国文化产业的三个圈层
        7.1.2 农村文化产业的目标市场
        7.1.3 文化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多重意义
    7.2 巴蜀农村文化产业资源类型
        7.2.1 农村文化产业立足于乡土文化资源开发
        7.2.2 巴蜀乡土文化产业资源类型
        7.2.3 乡土、休闲与生态的资源特质构成核心竞争力
    7.3 巴蜀乡土文化产业开发模式
        7.3.1 “农家乐”模式
        7.3.2 乡村风景区模式
        7.3.3 历史文化名镇模式
        7.3.4 民俗节庆活动模式
        7.3.5 农民剧团模式
        7.3.6 农村民间美术和传统技艺产品模式
    7.4 巴蜀乡土文化产业开发的体制机制保障
        7.4.1 “一线串珠”和“成片打捆”整合乡土文化产业资源
        7.4.2 城市文化产业带动农村文化产业
        7.4.3 给予双重的政策扶持支持
        7.4.4 优化农村文化产业消费环境
第八章 构建农村和谐文化以创新治蜀之道
    8.1 “治蜀之道”及和谐文化辨析
        8.1.1 历史上“治蜀”文化命题剖析
        8.1.2 近年巴蜀地区涉农群体性事件反思
        8.1.3 和谐文化为和谐农村提供精神支撑和体制保障
    8.2 巴蜀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基本态势
        8.2.1 巴蜀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8.2.2 巴蜀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
    8.3 巴蜀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8.3.1 群众文明创建活动
        8.3.2 农村和谐干群关系塑造
        8.3.3 低成本调处社会矛盾
        8.3.4 扶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8.3.5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8.3.6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汶川地震灾后文化恢复重建中应处理好的几大关系[J]. 李奋生,李勇.  科技创业月刊. 2010(08)
[2]西部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特征——基于四川两县农村的调查[J]. 许传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03)
[3]什么叫人文精神[J]. 胡德海.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03)
[4]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向度[J]. 田海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5]四川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分析[J]. 李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6]新中国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的主要特征及前景展望[J]. 张新光.  贵州社会科学. 2009(10)
[7]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J].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陈昌兵,张平,刘霞辉,张自然.  经济研究. 2009(10)
[8]四川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产业转化现状与问题调查[J]. 施霞.  中华文化论坛. 2009(03)
[9]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社区文化重建统筹优选模式初探[J]. 徐玖平,刘高福.  软科学. 2009(09)
[10]农村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的战略、模式及文化意义[J]. 黄卉.  中国通信. 2009(03)

博士论文
[1]重庆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模式及分区策略研究[D]. 向泽映.西南大学 2008
[2]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 徐学庆.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10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10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f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