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吴虞诗词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207.2;K825.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吴虞家世、生年、交游、著作考
第一节 吴虞家世补考
第二节 吴虞生年再考
第三节 吴虞交游补考
第四节 吴虞著作考述
第二章 吴虞的思想
第一节 吴虞的反孔非儒思想
第二节 吴虞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吴虞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吴虞的女权思想
第三章 吴虞的文学观
第一节 吴虞的诗学观
第二节 《爱智庐杂言诗录》的特点与意义
第三节 吴虞的词学观
第四章 吴虞诗歌研究
第一节 吴虞诗歌的题材内容
第二节 吴虞诗歌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吴虞诗歌的总体评价
第五章 吴虞词研究
第一节 吴虞词的题材内容
第二节 吴虞词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吴虞词学成就的评价
第六章 吴虞对联研究
第一节 吴虞对联的内容
第二节 吴虞对联的艺术成就
附录一 吴虞年谱简编
附录二 吴虞诗词文辑佚
参考文献
致谢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杜丽萍;;秦七黄九谪居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张晓宁;;稼轩词题序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薛泉;娱宾遣兴的词体观念与宋人词选的兴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王开春;南宋的雅词理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马克锋;梁启超与传统墨学[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7 刘贵华;宋词词派批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凌晨;;文化诗学视域下王国维“境界说”之再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胡传志;;稼轩词的北归及其走向——兼论元好问在其中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杨琪;周晓琳;;空灵寂美出白石——与周邦彦词比较中看姜夔词第三种境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符继成;走向南宋:“贺周”词与北宋后期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4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屏;两宋词雅化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毛文琦;中国古代词学范畴举隅[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魁星;元末明初浙东文人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栗永清;学科·教育·学术: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学科[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冀;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1942-1966)[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海华;稼轩词沉郁顿挫风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桂珊;况周颐词作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建瑞;清真范式与梦窗范式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张晓利;南宋词社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微霞;叶嘉莹词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贺艳敏;论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小五;清代词人陶樑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童霏;论宋代节序诗词中的饮食文化内涵[D];江南大学;2010年
10 沈燕杰;《乐府指迷》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6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886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