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城乡人口迁移地区差异计量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2 21:15

  本文选题:人口迁移 切入点:地区差异 出处:《中国软科学》2015年05期


【摘要】:在我国城镇化水平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人口能否适应协调发展的要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城乡协调发展视角,首先分析了人口迁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的互动效应,然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城乡人口迁移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包括城乡人口迁移推拉模型、城乡发展协调方程、城乡社会保障协调方程。接下来,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的城乡发展水平协调但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不协调。东部中部西部人口迁移量与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社会保障水平都不协调,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从空间角度揭示了城乡人口迁移的地区差异规律,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及人口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whether the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can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hot issue.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n applie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migr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On this basis, the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including the push-pull model of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 coordination eq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ordination eq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ocial security.Then,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re analyzed empirical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coordinated but the level of urban and rural social security is not coordinated.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is not coordinated.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are given.This paper reveal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migration from the spatial point of view,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population polic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73061)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G201407) 黑龙江哲学和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B013)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基金(LBH-Q13089)
【分类号】:C921;C9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吉元,胡必亮;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经济研究;1994年04期

2 肖士恩;李献士;;河北省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3 丁忠民;;城市带动农村的“自然性”与“强制性”测度[J];改革;2008年04期

4 王桂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J];人口与经济;2004年04期

5 王维国;王森;;我国非户籍迁移人口的结构与数量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年02期

6 曾庆学;;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体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08期

7 马和;张远景;李晓娜;;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定量分析与研究——以哈尔滨市域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06期

8 黄平,彭柯,马春华;农村劳动者流动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2期

9 蔡f ;王美艳;;农村劳动力剩余及其相关事实的重新考察——一个反设事实法的应用[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新生;晋新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2 吴秀娟;;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3 王周火;;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4 曹明贵;黄新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5 韩秀丽;;影响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原州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6 袁宏;安安;;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中的财政政策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7 元利;孙桂平;;京津冀地区城乡关联度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8 杨枝煌;;战略性看待“山寨制造”[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彭荣胜;;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1期

10 彭荣胜;;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瑞华;隋玉亭;;苏中地区内生型专业镇城乡规划一体化研究——以溱东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勋来;;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方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绩效评价[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纪玉山;;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5 高帆;;中国各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同步性:1978-2005年[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6 奚建武;;考察当代中国城乡结构转型的一个分析框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安慧;李增永;;经济发展对外来人口影响因素分析[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8 邵帅;郝晋伟;;县域城乡一体化规划关键问题初探——以渭南市华县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9 王文举;;二元劳动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5卷)[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2 刘文超;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戴为;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农民流动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益丰;三农问题视阈中企业领办农业综合性合作社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应禄;中国城乡经济差距与一体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高雷;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奚建武;从复合到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单哲;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关键问题及推进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张心淼;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杨文杰;适应中国人口流动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殿鹏;山东省流动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晓锋;基于农村精英视阈湖北省贫困地区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朱胜红;职业教育为农村园艺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路鸣;辽宁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吕序言;新生代农民工迁移决策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敬源;劳动力流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王勇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三农”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杨新;“民工荒”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新形势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燕菁;理论与实践:城乡一体化规划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2 石忆邵;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回眸与评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1期

3 姚林香;;统筹城乡就业的财政政策选择[J];财政研究;2007年09期

4 罗雅丽,李同f;城乡关联性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5 修春亮,许大明,祝翔凌;东北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估[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6 徐勇;;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以新城市建设引领新农村建设[J];东南学术;2007年02期

7 陈雯;“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讨论[J];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05期

8 刘家强,唐代盛,蒋华;城乡一体化战略模式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9 曾祥金,杨月星;人口流动与就业关联性分析[J];理论月刊;2004年06期

10 朱允卫;黄祖辉;;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根福;抗战时期浙江省的人口迁移与地域分布[J];历史研究;2000年04期

2 李立宏;中国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浅析[J];西北人口;2000年02期

3 段成荣;省际人口迁移迁入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1年01期

4 段成荣,梁宏,伍小兰;近二十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调查综论[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01期

5 廖少廉,杨靳;人口迁移与农村贫困[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06期

6 于潇;长春市人口迁移状况以及人口管理模式转变的思考[J];人口学刊;2003年05期

7 彭新宇;城乡人口迁移就业的可行性分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陆发玉,陆生发;建国后我国人口迁移历程初探[J];世纪桥;2003年03期

9 周长洪;南京人口迁移状况及原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王桂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J];人口与经济;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蒲英霞;鲍曙明;;中国人口迁移和贫困之间的实证分析:基于2000五普数据[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鸿;;广西人口迁移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何一鸣;;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四川人口迁移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朱杰;;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式及启示[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金;刘欣;邵帅;;沪苏浙皖地区的人口迁移潜力、迁移特征及对城镇化发展的启示[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6 沈建法;;1985-1990至1995-2000中国省间人口迁移空间结构与系统变化效应的分析(英文)[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安介生;;历史时期中国人口迁移“法则(规律)”论纲[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沈建法;王桂新;;人口迁移的户口效应:广东省户口移民与非户口移民的比较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 陈家伟;姓氏分布与人口迁移[N];光明日报;2014年

2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袁政;简论人口迁移理论的跨学科应用[N];光明日报;2009年

3 余庆年 施国庆 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气候变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0年

4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任远;我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的新特点[N];文汇报;2013年

5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顾宝昌;中国进入由人口迁移和流动主导人口态势的时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魏星 王桂新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十二五”人口迁移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N];中国人口报;2012年

7 通讯员李亚楠;姓氏演变揭示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杨云彦(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我国的人口迁移及其政策导向[N];中国人口报;2005年

9 本报评论员刘文宁;折射文明与进步的人口迁移[N];工人日报;2002年

10 张哲;气候变化或引发大规模人口迁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振营;人口迁移的规律[D];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

2 张祺;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张丽;公共产品配置对人口迁移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阮征宇;跨国人口迁移与国家安全——一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李袁园;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杜吉国;黑龙江省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吉节;2000-2005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分布状况和经济动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吴阳香;大城市人口迁移与房价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田鲁;人口迁移对1980年以来郑州人居环境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8年

4 李丽君;新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5 李曼曼;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迁移问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6 张佳琦;陕西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差异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7 宋玉琴;人口迁移对城市本地就业的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8 路鸣;辽宁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彦辰;1990年代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特征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京津;基于协调发展的城乡人口迁移计量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2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702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