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规模、财政分权与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研究——基于286个城市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检验
本文选题:人口流动 + 财政分权 ; 参考:《中国软科学》2017年06期
【摘要】:本文基于2010-2014年中国286个城市公共服务支出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就人口流动规模、财政自主权等关键因素,对各城市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进行了识别和相应政策讨论。结果表明:(1)流动人口规模越大越会显著降低人均普通教育经费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地区层面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2)财政自主性的提高并非会促进人均公共服务支出水平的增加,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支出的使用效率来实现,而中小城市公共服务建设主要依靠转移支付,地方政府更偏好于基础设施等"硬公共品"的支出。
[Abstract]:Based on the public service expenditure data of 286 citie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4, this paper uses the spatial panel model to identify 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service expenditure on the scale of population flow and financial autonom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he lower the per capita expenditure on general educa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employment, and medical and health care.The influence at the regional level shows obvious heterogeneity) the increase of fiscal autonomy will not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per capita public service expenditure, for mega-cities, mega-cities,The influence of big cities is mainly achieved 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service expenditure, 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rvice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mainly depends on transfer payments, and local governments prefer to spend on "hard public goods" such as infrastructur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公共服务、家庭结构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及公共政策选择”(13YJC790176);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移民空间选择协同优化的路径及策略研究”(16YJC790076)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区域外溢性公共品有效供给的财政激励机制研究”(15BJY137)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团队建设计划(632413100001);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自主科研项目
【分类号】:C924.2;F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新生;财政分权的五个假设[J];决策;2005年02期
2 伍红;;试论财政分权中制度供给的关键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3 吴垠;;明晰财政产权与适度财政分权——兼谈中国财政分权的后续改革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11期
4 武靖州;孙磊;;国外财政分权理论研究述评[J];天府新论;2010年05期
5 周中胜;;国外财政分权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6 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程丹;政府间财政分权关系之探讨[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徐福生;赵宝廷;;财政分权理论之述评[J];山东电大学报;2006年01期
9 李淑霞;;俄罗斯制度转型中财政分权问题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张恒龙;陈宪;;当代西方财政分权理论述要[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一平;;财政分权、腐败与治理[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2 刘志广;;财政社会学视野下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一个初步分析框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3 李丙红;;省以下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县级政府人力规模——以湖南为例[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4 阮艺华;;财政分权、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谢欣;李建军;;地方财政健康与财政分权——基于湖北省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6 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1期(总第19期)[C];2005年
7 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给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8 张军;;分权与增长:中国的故事[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9 朱富强;;如何健全我国的财政分权体系?——兼论土地财政的成因及其双刃效应[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军华;杨红伟;;浅论改革时期中国财政分权的政治约束——1978—1994年间省级领导的政治流动与地方政府财政表现的相关性分析[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力;公共财政应先于财政分权[N];发展导报;2002年
2 汪才信;过度财政分权代价大[N];财会信报;2005年
3 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 刘尚希;我国财政分权要走自己的路[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陶然;财政分权和经济转轨[N];经济观察报;2003年
5 谷重庆;把握适度的财政分权,方能减少财富不平等分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财政金融学院 吕冰洋;中国财政分权要兼顾活力与秩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梁怡;财政分权理论模型的演进[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逄勇 作者单位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财政分权与行政集权的冲突亟待解决[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周业安;有限财政分权造就短视的地方政府[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财政分权利于经济增长[N];中国财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玮;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财政分权[D];厦门大学;2003年
2 陈明;财政分权视角下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3 袁建国;中国式分权、地方政府行为异化及其校正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4 沈伟;中印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刘金涛;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在茂;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刘小勇;经济增长视野下的中国财政分权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潘娟;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淑霞;俄罗斯财政分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冬妮;宪政视野中的我国财政分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王海洋;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谢文杰;财政分权下环境治理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赞;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最优分权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宜文;财政分权、银行信贷与通货膨胀[D];西南大学;2015年
6 王海颖;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义务教育供给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徐啸;广西财政分权与公共服务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张琛;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王云琪;财政分权对省级政府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娈英;我国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影响探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48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74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