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
本文选题:劳动合同 + 农民工 ; 参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依据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中的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分匹配的系统性样本选择方法对样本进行筛选,应用Horvitz-Thompson估计量度量长期劳动合同和短期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研究表明,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将导致女性农民工和男性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分别提高20.29%和11.76%,签订短期劳动合同将导致女性农民工和男性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分别提高10.86%和5.48%。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水平提高的积极影响,一方面缘于劳动合同有助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缘于劳动合同有助于农民工社会保障享有率的提高。因此,政府部门督促企业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将会明显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有助于农民工工资的增长和社会保障状况的改善,进而有助于农民工劳动报酬水平的提升。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2007 China Household income Survey, the systematic sample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tendency score matching was used to screen the samples. The effects of long term labor contract and short term labor contract on the labor compens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re measured by using Horvitz-Thompson estimator.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long-term labor contract will increase the labor compensation level of female migrant workers and male migrant workers by 20.29 percent and 11.76 percent respectively, and the signing of short-term labor contracts will lead to 10.86 percent and 5.48 percent increase in the labor remuneration levels of women migrant workers and male migrant workers,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effect of labor contra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migrant workers' labor compensation level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labor contract is helpful to raise the migrant workers' wage level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labor contract to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enjoyment rate of migrant work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fore, i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urge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the Labor contract Law, it will obviously increase the signing rate of migrant workers' labor contracts and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 of migrant workers' wag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ituation. In turn, it helps to raise the level of labor compensation for migrant worker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90042)
【分类号】:D92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仲达;刘璐;;企业特征、农民工权利意识与雇佣关系:劳动合同是否带来工资溢价?[J];经济管理;2013年07期
2 孙睿君;李子奈;;不同期限类型劳动合同的工资决定机制及差异——基于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3 刘林平;陈小娟;;制度合法性压力与劳动合同签订——对珠三角农民工劳动合同的定量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陈yN;刘阳阳;;劳动合同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影响的有效性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2期
5 张世伟;郭凤鸣;;东北地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问题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02期
6 刘林平;张春泥;;农民工工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企业制度还是社会环境?——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工资的决定模型[J];社会学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怎样签订劳动合同[J];中国就业;2000年05期
2 李月胜;让劳动合同善始善终[J];中国劳动;2000年02期
3 双星;下岗协议主体应与劳动合同主体相同[J];中国劳动;2000年04期
4 董平;正确理解和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中国劳动;2000年12期
5 ;这份劳动合同为什么无效[J];光彩;2000年01期
6 祥琦;双方协商不成劳动合同能否解除?[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0年06期
7 陈卿谋;我能得到终止劳动合同补偿吗?[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0年06期
8 日月;签劳动合同四注意[J];山西农机;2000年03期
9 曹吉祥;签订劳动合同不能草率[J];企业文化;2000年05期
10 双星;下岗协议主体应与劳动合同主体相同[J];劳动保障通讯;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2 陈yN;刘阳阳;;劳动合同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影响的有效性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3 苏文蔚;王建平;;关于建立劳动合同中止制度的几点认识[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徐阳;;倒签《劳动合同书》的终止日期是否有效[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徐连跃;;浅析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苏文蔚;;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如何认定外商投资企业中方员工的连续工作时间[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孙为新;;浅析劳动合同中约定条款的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宇奇;赵星奇;;关于劳动合同几个问题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文阳;;劳动合同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法律价值[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国元/文;数份劳动合同引出的纠纷[N];工人日报;2000年
2 石美遐;方江宁;劳动合同中止:亟待规范的法律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3 彭桂英;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也要支付经济补偿金[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4 记者 周喜林 通讯员 谭光仪;我市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签订质量大幅提高[N];郴州日报;2006年
5 张喻杰邋记者 云晓;企业必须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N];大连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杨凌;2008年底全省普签劳动合同[N];河南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杨凌邋实习生 林琳;年底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九成以上[N];河南日报;2007年
8 王少男;劳动合同签订率预期今年明显提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郑爱青;立法应限制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王全兴;克服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的目标选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帆;劳动合同中的合意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立花聪;《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4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睿君;我国就业保护法律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丁婷;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唐庆会;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海军;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yぶ竞
本文编号:1813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81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