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Abstract]: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the third growth pole aft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t is the core region around the Bohai Sea and the largest economic core area in the north. After 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came a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ccelerated. However, the inequality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betwee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seriously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gap of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level of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realize the equalization of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study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uses a large number of data to enumerate in detail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n basic public education, basic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equality in four aspects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nd social secur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inancial system, government management system,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analyzes in depth the causes of the non-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ncluding reform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narrowing the gap of public services' financial capacity. We will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s, strengthen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On the basis of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realization of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enrichi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钟夫,胡睿宪;浅谈京津冀区域的合作发展[J];前线;2004年06期
2 杨开忠;浅议京津冀区域发展[J];前线;2004年12期
3 ;京津冀区域经济亟待一体化[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1期
4 王丽;;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发展[J];理论界;2007年06期
5 李娟;;京津冀合作中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J];领导之友;2007年05期
6 阮加;李欣;;从产业转移与人才转移的互动机制看京津冀区域一体化[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2期
7 赵莉;王兆宇;;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迈上新高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三十八[J];前线;2014年04期
8 李文增;;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协同发展协调机制研究[J];求知;2014年06期
9 ;京津冀区域发展存在五大问题[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10期
10 马海龙;;京津冀区域治理的模式选择[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桂荣;;关于构建制度化、常态化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的若干思考[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烁;李全起;;用系统论的观点谈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文胜;;以京津冀区域合作为目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宋辉;;河北省与京津冀区域2010年产业发展对比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苏舰;王玢;赵霜;徐丽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平衡性分析——基于京津冀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卢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影响[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潘新颖;李南方;路紫;孙中伟;;意义、内容、思想与重点: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合作战略[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前言[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雷汉发;京津冀区域合作再提速[N];经济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朱竞若 孙秀艳 余荣华 李增辉;京津冀区域统筹治理大气[N];人民日报;2013年
3 记者 李巍;7月份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有所下降[N];河北日报;2014年
4 记者 李岩 通讯员 王庆连;我市企业尽享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便利[N];保定日报;2014年
5 孙占稳 沈东坡;京津冀区域合作研究全面启动[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6 徐飞鹏;加强交流合作共谋京津冀区域科学发展[N];北京日报;2007年
7 张魁兴;河北凸起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关键[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8 记者 郭京泉;京津冀区域发展合作研究全面启动[N];廊坊日报;2006年
9 民宣;民进河北省委持续建言京津冀区域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于宛尼;北京奥运会期间京津冀区域内进京车辆进行强制性分流[N];工人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妍;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PM_(2.5)治理及其对经济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2 李曼;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窦宗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俏;适应性治理视阈下京津冀府际合作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晓璞;天津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梅如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白超;外商直接投资对京津冀区域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玉玉;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同度测算及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郭子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生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何赢;高铁影响下京津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冯海红;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格局和潜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薛海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转移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10 崔雪;京津冀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04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40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