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01:59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石。从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众多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开始通过服务化发展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当前,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已经成为制造业应对新的竞争环境,促成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产生发展又对制造业本身与产业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当前这种影响已经逐步扩散到社会分工与就业等领域。就业因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民生,所以一直是社会经济的焦点问题。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制造业服务化的稳步推进以及就业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从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历程来看,当前阶段的制造业服务化已经逐步转变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层次融合,而根据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现状,虽然近年来我国开始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关于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就业结构影响问题的研究还比较稀少,但是在当前制造业服务化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重要选择的情况下,对制造业服务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的研究是尤为重要的。鉴于以上问题,本文展开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以及其对就业结构影响的具体分析,继而提出相应...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资料来源:根据OECD数据库数据计算整理绘制

就业人数,三次产业,年鉴,就业结构


第4章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27图4.1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数据计算所得。4.1.3基于就业结构超前系数对服务业就业结构变动的描述为了更好刻画服务业各行业就业彼此的消长变化,本文借鉴马小强给出的“就业结构超前系数”(EmploymentStructureAdvancedCoefficient,ESAC)对几个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情况进行描述[1]。ESAC表示公式如下:ESACi=Wi+(Wi-1)/R其中ESAC反映i行业在整个就业结构中的变动情况,当其等于1时,表示没有变动;当其大于1时,表示i行业在整个就业结构中处于超前发展地位,比重处于上升状态;当其小于1时,表示i行业在整个就业结构中发展滞后,比重趋于下降。Wi称为就业结构迁移系数,由i行业就业比重在末年与初年之比表示。Ri称为就业总量调整系数,由总就业人数末年与初年之比表示。我们统计了2003年到2017年的数据[2],将批发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进行了整合,选取了6个与制造业关系密切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统计计算。根据下表4.2[3]计算结果分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与餐饮服务业EASC指数[1]马小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就业结构及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2]由于我国服务业行业分类标准在2003年做出重大调整,前后统计口径不同,数据不可比,所以对服务业各行业ESAC指标的计算仅追溯到2003年。[3]2002年后分行业就业人数统计数据缺失,计算时以城镇单位分行业就业人数代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与展望[J]. 杨蕙馨,孙孟子,杨振一.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20(01)
[2]制造业服务化内涵重释:从价值增值到价值创造[J]. 王素云,沈桂龙.  学习与探索. 2019(10)
[3]积极化解我国制造业就业结构性矛盾[J]. 尹训飞.  中国发展观察. 2019(07)
[4]安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测度及评价[J]. 宋盛楠.  安徽科技. 2019(02)
[5]制造业服务化与全球价值链提升的交互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 刘玉荣,刘芳.  现代经济探讨. 2018(09)
[6]对当前“制造业服务化”研究的若干理论辨析[J]. 李天柱,刘小琴,李潇潇.  中国科技论坛. 2018(06)
[7]制造业服务化、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WIOD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胡昭玲,夏秋,孙广宇.  国际经贸探索. 2017(12)
[8]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J]. 刘奕,夏杰长,李垚.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7)
[9]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 刘斌,王乃嘉.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9)
[10]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王小波,李婧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博士论文
[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D]. 王玉玲.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
[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D]. 王小波.湘潭大学 2016
[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就业结构及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D]. 马小强.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6
[4]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研究[D]. 杜涛.西北大学 2014
[5]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 林海榕.福建师范大学 2014
[6]基于创新驱动的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D]. 庄志彬.福建师范大学 2014
[7]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与影响因素研究[D]. 贾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8]中国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D]. 田洪川.北京交通大学 2013
[9]基于服务要素投入的制造业结构演进规律研究[D]. 陈宁.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0
[10]制造业服务化研究——成因、机理与效应[D]. 周大鹏.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四川省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研究[D]. 李唯.四川师范大学 2019
[2]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价值链升级效应[D]. 王玲侠.南京财经大学 2018
[3]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婧雯.湘潭大学 2016
[4]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 冯璐.西南财经大学 2014
[5]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D]. 吴雪.上海师范大学 2013
[6]“民工荒”背景下福建省加工制造业转型研究[D]. 吕春梅.福建师范大学 2012
[7]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 郭倩倩.南京财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52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3452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1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