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人力资本投入、社会网络与农村代际贫困
本文选题:代际贫困 + 人力资本 ; 参考:《教育与经济》2017年05期
【摘要】: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解决长期贫困问题开始进入理论研究和贫困治理决策者的视野。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库数据,运用二值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效应,结果显示农村贫困家庭父辈对子辈经济贫困的传递效应显著,收入依赖性强,代际收入弹性大。代际收入传递效应OLS回归检验结果显示,父辈收入不仅直接影响到子辈收入,也通过父辈的受教育年限影响子辈受教育年限、健康值等间接的影响子辈收入水平;最后,在考虑其他非经济影响因素对贫困、低收入代际传递影响的进一步分析中,引入父辈贫困特征变量对子辈影响的检验结果显示,父辈经济贫困、受教育年限、政治面貌变量对子辈教育、健康和社会网络变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这也进一步验证了贫困家庭父辈的贫困代际传递不仅有直接的经济贫困传递,还包括其他间接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进一步强化基础教育、健康医疗和增加社会服务等政策建议。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long-term poverty has entered the field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overty management decision-makers. Based on the CGSS-based data of China Comprehensive Social Survey,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effect of rural household poverty by using the binary selec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mission effect of the parents of rural poor families on the economic poverty of their children is significant. Strong income dependenc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 The results of OLS regression test show that the income of the parents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the income of the children, but also indirectly affects the income of the children through the years of education of the parents, health value and so on. In the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other non-economic factors on poverty and low-incom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the test results of introducing the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of paternal poverty to children show that the parents are economically poor and have been educated for a long time. Political outlook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hildren's education, health and social network variables, which further verify that the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between generations of parents of poor families has not only direct economic poverty transmission, but also other indirect factors.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further strengthening basic education, health care and increasing social service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6JJD840009);“中国扶贫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6JJD840007)
【分类号】:C912.82;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伟;;代际交换之正义[J];学术交流;2007年04期
2 成伟;;论代际沟通与协调[J];学术交流;2008年01期
3 魏颖;张春艳;;代际收入流动与收入不平等问题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李学勇;;论代际文化和谐的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袁振国;;谈谈代际冲突[J];上海青少年研究;1986年06期
6 孙加祺;;从认识论看代际观念差异[J];青年研究;1990年05期
7 黄建钢;代际模糊:青年正在消失乎?[J];中国青年研究;1999年06期
8 刘喜珍;;论代际公正的基本理念——以老年伦理关怀为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9 陈琳;Diana Cheung;;中国代际流动性:基于食品消费与收入视角的研究[J];南方经济;2014年03期
10 雷收麦;;“23条军规”和代际公正[J];文化月刊;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宝华;;试论现代代际观[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莫培滔;;老年人要做好家庭代际和谐的表率[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宗明;;浅谈代际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4 伍如昕;;谁更幸福?——代际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马丁·柯利;马尔科·阿尔伯蒂尼;哈拉尔德·屈讷蒙德;李霞;;成人家庭代际联系:从比较调查研究得出的证据[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6 林安;蒙秀群;;老年人应与时俱进 适应代际观念新变化[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兆文;;保持老年家庭健康和谐的经验研究[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陈功;刘菊芬;徐静;舒晓非;;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流动的分析[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张可飞;;以爱齐家为老年人幸福生活创造基础[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周尚意;吴莉萍;王策;;都市更新中社区社会网络变迁的结构主义分析——以北京西单南太常社区整体搬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廖小平 洪源渤;和谐社会的代际维度[N];光明日报;2005年
2 法治报记者 王川 法治报通讯员 王致民 余甬帆;代际分居成常态 情感渐疏离[N];上海法治报;2014年
3 贺雪峰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的代际间“剥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范昕;面对巨大的社会网络,,你无法独立存在[N];文汇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蔡双喜;家政服务员如何建构社会网络[N];中国妇女报;2013年
6 贾利强;人物研究须重视社会网络与日常生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梁捷;节点人际关系[N];经济观察报;2012年
8 ;加强理论研究 推动社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黄毅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消费者研究工作室;礼尚往来维系社会关系[N];南方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杰;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2 乔超;农村代际冲突中老人行动方式变迁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裴志军;社会网络与经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苏春艳;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D];上海大学;2005年
5 高红艳;社会网络与“新生存空间”的生成[D];上海大学;2007年
6 李汉宗;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差异:社会流动与社会网络[D];武汉大学;2011年
7 曹子玮;樊援的绳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胜儒;农民代际文化冲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佳帅;人口质量偏好差距与代际收入流动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徐丹;社会工作介入随迁老人家庭代际冲突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4 孙树芳;代际职业流动微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丁奕夫;择偶行为的代际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唐天源;我国城市家庭代际居住距离和代际互动的阶层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程欣;社会流动对中国居民阶层认同偏差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赵宁宁;择偶偏好上代际冲突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余晶晶;当代中国的代际社会流动[D];复旦大学;2013年
10 张蕊;基于家庭异质性的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77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97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