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路径的社会学解释——以相亲和自由恋爱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29 07:36

  本文选题:新生代农民工 + 婚恋路径 ; 参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相亲与自由恋爱是新生代农民工两种主要的婚恋路径,在打工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它们都发生了逻辑上的转变。相亲为了保证缔结婚姻的成功率而具形式化、条件交换和理性算计的特征,从而愈来愈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噩梦";自由恋爱以感情为男女关系的合法性基础,但却无法构建婚恋关系稳固的制度环境,从而使得婚恋关系面临极大的社会风险,自由恋爱愈来愈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抹不去的"伤痕"。相亲和自由恋爱共同作用,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分离,打破了相亲模式的民间制度保障,也去除了自由恋爱中爱情的美好,婚恋关系的统一被打破,婚恋秩序遭到挑战。基于此,我们认为,要适应婚恋关系合法性基础的转变,重视婚恋关系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积极重建婚恋关系的经营模式,将爱情的美好与民间制度的保障统一起来,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寻找更好的社会出路。
[Abstract]:Blind date and free love are the two main ways of marriage and love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epening of the working economy, both of them have undergone logical changes. Blind dat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lization, conditional exchange and rational calcul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ccess rate of marriage. As a result, they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nightmar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Free love is based on emotion as the legal basis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However, it is impossible to construct a stabl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for marriage and love, which makes marriage and love face great social risks. Free love is becoming a "scar" that can not be removed by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Blind dating and free love work together to separate the marriage and lov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break the folk system guarantee of matchmaking mode, also eliminate the beauty of love in free love, break the unity of marriage and love relationship, and challenge the order of marriage and love. Based on this, we believe that we should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legal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riage and lov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ciousness of subject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of marriage and love, actively rebuild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relationship of marriage and love, and unify the beauty of love with the guarantee of folk system. To find a better social outlet for the marriage and lov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及其风险应对机制构建研究》(编号:14CSH029)
【分类号】:C91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绍辉;赵俊文;;新生代农民工两地分居问题研究——对湘中H村的考察[J];青年探索;2009年02期

2 邓秀华;丁少洪;;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与城市和谐社区建设[J];青年探索;2010年03期

3 王蕊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1年14期

4 赖广昌;;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困境[J];中国职工教育;2011年09期

5 王苍龙;;新生代农民工的友缘关系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2年05期

6 柯仲甲;;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8期

7 孙友然;焦永纪;张新岭;江游;;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职业时空;2012年11期

8 臧秀娟;王子刚;;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贵阳市为例[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司志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效缓解新生代农民工非理性流动[J];工会信息;2012年15期

10 冯慧娟;;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霞;;漂泊·成长·抗争·迷茫——新生代农民工的打工叙事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2 马晨曦;石向实;向叶敏;;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公私观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3 崔晨星;石向实;张锦琳;;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4 白文璐;郑莉君;;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调查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5 王竹林;;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6 钟小浜;郭科;黄海涛;;陕西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和社会融入现状及对策[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7 罗丞;;新生代农民工失范原因及形成机制:基于制度分析的发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8 袁莉;童欢欢;桑青松;;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账户内隐结构的实证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吴杲;;新生代农民工的离职:一个探索性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张淑华;郭钰娇;李海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类型及其与偏差行为的关系实验[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邓红阳;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维权[N];法制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慧;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要迈几道坎?[N];光明日报;2012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李煜 朱妍;缓解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脱嵌”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张冲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对新生代农民工婚姻问题的探讨[N];中国人口报;2010年

5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理财;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的新倾向[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程小旭;两位大学生与一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 谢建社;融城与逆城:新生代农民工两难选择[N];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特约撰稿 颜琳;帮他们在城里安家[N];杭州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刘力源;多管齐下助社会组织茁壮成长[N];文汇报;2011年

10 杜晓;城镇化应赋予新生代农民工归属感[N];法制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婧;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和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胡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生态系统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邹美萍;边缘化: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苟延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制度性融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齐庆伟;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2年

6 汪丽娜;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张艳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王蕊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熊文娟;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通婚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10 常蕾蕾;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及对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本文编号:2081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081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f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