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城市重大工程引发的社会抗争事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5 16:38

  本文选题:重大工程 + 社会抗争 ; 参考:《复旦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不断深入,导致了利益格局的急剧变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迁,社会抗争事件不断发生。近年来,上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抗争事件,对此类社会抗争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社会抗争的文献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假设:城市重大工程在征求意见、决策和建设、运营过程中,一定数量行动者的利益受损及政府行为不规范是引发社会抗争事件的关键因素,抗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a)利益受损的程度,(b)政府在城市重大工程的各个环节中是否与行动者进行了有效的互动。重大工程引发的社会抗争事件,已经成为促进民主成长和制度变迁的重要力量。 对政府行为和社会抗争机制各自进行阐述以后,结合抗争政治理论,本文尝试构建政府行为与社会抗争之间的动态分析框架。在城市重大工程征求意见、建设、运营三个敏感阶段,民众利益受损前提下,如果政府行为不规范就容易引发社会抗争事件。社会抗争事件发生以后,如果政府与民众缺乏深入有效的互动,就会造成抗争规模的转移和扩大。在完成了理论构建以后,本文转入现实层面去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假设。 首先,我们在面上回顾了上海近五年来城市重大工程的建设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抗争事件。我们发现对民众利益没有造成损害或者损害较小的重大工程都没有引发社会抗争事件,凡是引发社会抗争的城市重大工程都对民众的利益造成了较大的损害,而且政府在推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许多行为不规范。 其次,我们选择了沪杭磁悬浮上海机场联络线、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两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考察不同的案例以及同一个案例中的不同的人,我们发现利益受损的程度越大,民众抗争的强度越大。此外,我们发现在抗争事件动员、认同、抗争和规模扩大四个环节中,政府虽然与民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互动,但是互动的时机、方式、层级、角色、目的都存在问题,导致抗争规模不断扩大。 再次,本文就城市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预防社会抗争事件的发生,以及在社会抗争事件中如何避免抗争规模的扩大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 最后,我们发现社会抗争事件一方面增强了民众的民主意识和丰富了民众的抗争经验,另一方面促进政府官员进行制度规范的反思,进而推动制度改革。社会抗争事件对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有着积极的意义。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the rapid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interests and the profound changes of values have led to social protest ev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 Shanghai has changed with each passing day, which has led to a series of social protest events. It is of certain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such social protest events.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on social protes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ts own theoretical hypothesis: in the process of soliciting opinions, making decisions and building and operating major urban projects, The damage to the interests of a certain number of actors and the non-standard behavior of the government are the key factors leading to social protest events. The intensity of the protest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the (a) interests being damaged. Whether the, (b) government interacts effectively with the actors in every aspect of the major urban projects. The social protest caused by major projec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democratic growth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After expounding the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the social resistance mechanism, and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resistance politics, this paper tries to construct the dynamic analysis frame between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social protest. In the three sensitive stages of city major projects, such as soliciting opinions,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 are damaged, if the government's behavior is not standardized, it is easy to cause social protest events. After the events of social protest, i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do not interact deeply and effectively, the scale of the struggle will be transferred and expanded. After completing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turns to the practical level to verify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First of all, we review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urban projects in Shanghai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the social protest events. We found that major projects that did not cause harm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 or caused less damage did not lead to social protest events. All major urban projects that caused social protests did great harm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nd the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ny non-standard behavior. Secondly, we choose Shanghai-Hangzhou Maglev Shanghai Airport Liaison Line and Hongqiao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Hub to carry out in-depth analysis. By examining different cases and different people in the same case, we find that the greater the degree of loss of interest, the greater the intensity of public protest.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in the four links of mobilization, identification, resistance, and scale expansion of the protest incident,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interac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timing, manner, level, role, and purpose of the interaction. Leading to the scale of the struggle continues to expand. Third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ocial protest events and how to avoid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the social protest ev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urban projects. Finally, we find that the social protest event on the one hand strengthens the people's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and enriches the people's resistance experience, on the other hand, promotes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reflect on the system norms, and then promotes the system reform. The social protest event ha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our country's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向忠;;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续发展》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年05期

2 孙宁;;“十一五”期间东北石油大学获得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三级课题[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尊重知识 推动创新——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计划重点扫描[J];中国人才;2011年13期

4 ;推动西部开发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建设“西部大庆”劳动竞赛誓师[J];石油教育;2011年03期

5 ;从三峡工程看公共决策[J];晚霞;2011年14期

6 任民;;乘势而上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写在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一周年之际[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8期

7 马也;;陕西省矿区环境管理体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8 张宝泉;;关于做美延安的调研报告[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深圳市将推行“人才孔雀计划”提升自主创新[J];人事天地;2011年03期

10 马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品牌创建、基地拓展与实效检验[J];江苏教育;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和平;;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进展[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梁庆国;韩文峰;李雪峰;谌文武;王生新;;强震极震区竖向地震力与重大工程安全问题[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尹东华;;重大工程领域职务犯罪的制度溯源与预防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4 刘广昒;;扩大内需的重大工程:提高农民纯收入[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蒋建良;潘永坚;;重大工程勘察与实践[A];2006年浙江省地质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周健;丛林;;相对海平面上升对上海沿海重大工程的影响分析[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欧进萍;;重大工程结构的智能监测与健康诊断[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8 梅方盘;;以创新精神建设重大工程——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建设的基本经验[A];论文选辑[C];2003年

9 黄静;顾杰;韩冰;;长江口河口段重大工程的建设对水动力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10 许炜铭;包芸;;重大工程引起的珠江河口潮波逆向不稳定传播现象[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建文;2003:上海重大工程完成投资553亿[N];中华建筑报;2004年

2 新华;个人可投资重大工程[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2年

3 张艳 田玲翠;上海今年12件实事重大工程全面完成[N];文汇报;2003年

4 记者 张艳;20年建450项重大工程[N];文汇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钟合;北京建设 两手都“重”[N];中华建筑报;2003年

6 记者  张奕;今年重大工程三分之一在郊区[N];解放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杜中闻邋通讯员 黄松柏;昆仑K125X变压器油挺进高端市场[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姜惕麒 于保平;奥运“鸟巢”停工警醒:我国重大工程浪费极严重[N];证券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李新彦 赵亚辉 谢卫群;凝聚智慧和汗水的杰作[N];人民日报;2004年

10 张冰姿;专家呼吁为重大工程买“寿险”[N];中国建设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卢广彦;重大工程决策模式中若干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邓启江;重大工程岩溶塌陷防治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刘德华;超长距离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杨军;白光干涉分布式光纤形变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王凤霞;基于ComGIS的洋山港VR-GIS应用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明铁;内蒙古中西部农牧区生态恢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允情;城市重大工程引发的社会抗争事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瑾;信息专业化程度、建构与动员水平[D];复旦大学;2011年

3 米建华;三峡工程技术创新的投融资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李佳;长江河口潮区界和潮流界及其对重大工程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瑕;重大工程科技进步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张旦旦;从宁波媒体杭州湾大桥专题报道谈重大工程报道的改革[D];浙江大学;2009年

7 沈东川;“谁”决定了成败?[D];复旦大学;2010年

8 宋波;1946年上海摊贩抗争事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雷;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解调信号的实时采集与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周梦玲;重大工程项目决策模式探讨[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00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100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e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