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小组工作介入福利院青少年孤僻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8 13:46
   现如今,虽然在社会大众心中儿童福利院中的儿童都是残障儿童,但其实在现实的福利院中还有一小部分身体健康、心智正常的儿童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这一小部分儿童进入青春期这一剧烈而不平衡的发展时期时,很容易出现孤僻的问题,表现如正常入学以后不适应学校环境导致他们会发生不愿与人交流、难以融入学校环境等。如果不及时发现这些状况并对孤僻问题进行介入,若干年后当这样一群青少年群体退出福利院融入社会,加入社会的竞争和人际互动,单独追求生活时,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情况。本研究选取t某福利院青少年为介入对象。在对有过的研究成果整合及梳理的基础上,运用访谈、及问卷调查,了解福利院青少年孤僻现状,并对小组组员开展需求评估。笔者在需求评估基础上设计并开展小组工作致力于帮助福利院青少年改善孤僻问题,希望能够改善组员自我认知偏差与提高沟通技巧来改善孤僻问题。经过量表前测和后测数据的比照、组员的反响及笔者的参与查看来评估小组任务的完成度,发现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福利院青少年孤僻问题能得到较好的效果。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经过对小组工作前测、后测量表进行剖析,发现有主动改变倾向的研究对象改变速度快效果好;研究对象的认知对介入有一定影响;开展小组工作时注重组员个性化有助于小组活动的进行与问题的缓解。利用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及方法解决福利院青少年孤僻问题,可以给研究对象营造一个有安全归属感、放下戒备的介入环境,有利于后期技能的学习,改善研究对象孤僻状况,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笔者发现,儿童福利院中的青少年孤僻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研究对象对自身的错误认识导致的自卑心理与沟通技巧的缺乏。根本原因是多方的本研究希望能够纠正研究对象自身的错误认知,教会他们一定沟通的技巧。从根本上解决福利院青少年孤僻这一问题。笔者更希望提升福利院整体儿童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发掘自身优势与潜力,增强福利院儿童独立解决问题、应对各类挑战的能力,为福利院残障儿童提供就业咨询与培训,在成年后能够自力更生,促进我国民政事业发展,减轻民政的负担。并不是简单的针对福利院儿童身上某一个特定问题,也不仅仅针对身心健康的福利院儿童。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C91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标
    0.3 研究意义
    0.4 创新点
1 文献回顾
    1.1 国内外文献回顾
        1.1.1 国内文献回顾
        1.1.2 国外文献回顾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向
2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儿童福利院
        2.1.2 福利院青少年孤僻
    2.2 理论基础
        2.2.1 需要层级理论
        2.2.2 “人在情境中”理论
        2.2.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3 分析框架
        2.3.1 研究框架
        2.3.2 研究思路图
3 研究方法
    3.1 社会工作方法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3 研究对象的资料搜集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参与观察法
        3.3.3 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法
    3.4 研究对象需求评估
        3.4.1 访谈分析
        3.4.2 量表分析
4 福利院青少年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4.1 福利院青少年孤僻问题现状
        4.1.1 融入学校生活不适
        4.1.2 福利院青少年之间很少交流
        4.1.3 遇到问题难以主动向他人求助
        4.1.4 不愿意表露自我内心想法
    4.2 福利院青少年问题原因分析
        4.2.1 福利院管理模式存在缺失
        4.2.2 福利院环境导致自卑心理
        4.2.3 社会对福利院儿童的错误认知
        4.2.4 网络媒体的消极影响
        4.2.5 “义工”不专业的志愿方式
5 介入过程
    5.1 小组的介入方案设计
        5.1.1 小组目标
    5.2 活动方案设计
    5.3 小组介入实施过程
        5.3.1 第一次小组活动:重新认识我
        5.3.2 第二次小组活动:认识你自己
        5.3.3 第三次小组活动:寻找最美的自己
        5.3.4 第四次小组活动:想说就说
        5.3.5 第五次小组活动:小组达人秀
        5.3.6 第六次小组活动:你知道集体么?
        5.3.7 第七次小组活动:集体一起办大事
        5.3.8 第八次小组活动:相亲相爱一家人
6 小组评估
    6.1 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6.2 小组活动效果评估
        6.2.1 《青少年孤僻障碍量表》评估
        6.2.2 社会领悟度测量结果评估
        6.2.3 案主现状测量结果评估
        6.2.4 小组成员情况测量结果评估
        6.2.5 评估综述
7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推动政策进步,重视福利院儿童心理健康
        7.2.2 促进福利院工作人员专业化,预防孤僻问题产生
        7.2.3 为即将走入社会的福利院青少年提供技能培训
        7.2.4 促进福利院儿童顺利进入社会
        7.2.5 加大社会对福利院投资
        7.2.6 发展长期职业化专业化“义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晓援;李香萍;;永不成年?国家养育的大龄孤儿如何获得经济独立[J];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12期

2 吴锡改;刘亚慧;;论青少年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年08期

3 史雪江;李雪;李鸿建;姚尧;朱琳;;福利院院舍照顾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以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为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年11期

4 冯浸;;优势视角下的福利院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以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为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年09期

5 关荐;王志强;;儿童福利机构中孤儿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6 王令玉;;院舍照料青少年健康成长案例分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年06期

7 马爱菊;;影视媒体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社会责任论析[J];电影文学;2010年07期

8 李艳玲;张艳青;;父亲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才智;2010年03期

9 王英春;邹泓;;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10 黄伟才;;青少年社会化的挑战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琳源;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变化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王江民;城中村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正[D];郑州大学;2014年

3 王江田;青少年人际交往探析[D];河南大学;2013年

4 龚微;婴幼儿亲子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8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828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2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