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群体认同与群际歧视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10-16 20:21
群体认同和群际歧视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但是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至今尚未达成一致结论。总结有关文献,原因有两个:第一,群体认同和群际歧视不可能在任何情境中都存在联系,可能只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存在联系;第二,群体认同是多维的,可能某个维度与群际歧视相关。因此,本论文的目的是通过探索群体认同结构,操纵情境,从多维视角考察群体认同与群际歧视的普遍关系。预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探索并验证群体认同的结构,证明将群体认同分为认同重要性、群体自尊和认同质量三个维度是合理的,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工具。第一组研究(研究1a-1c)通过操纵社会认同威胁,从多维视角考察群体认同与群际歧视的关系。本研究存在两种情境,一种是群体认同受到威胁(呈现外群体对内群体的消极评价),一种是群体认同未受到威胁(呈现外群体对内群体的积极评价)。结果表明,评估国家认同时,认同重要性、群体自尊可以显著预测群际歧视,社会认同威胁对群际歧视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认同威胁可以调节认同质量对群际歧视的影响;评估性别认同时,群体自尊和认同质量可以显著预测群际歧视,社会认同威胁对群际歧视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认同威胁可以调节认同质量对群际歧视的影响。这说明个体在评估国家认同和性别认同时,其群体认同的认知、评价和情感要素对个体的重要性不同。第二组研究(研究2a-2b)考察人格变量(社会支配倾向和右翼权威主义)对群体认同与群际歧视关系的影响,揭示群体认同与群际歧视之间较为普遍、纯粹的关系,进而从社会情境和群体认同的角度,寻找减少群际歧视的措施。结果表明,无论是评估国家认同还是性别认同,社会支配倾向和右翼权威主义均可以显著预测群际歧视;在控制社会支配倾向和右翼权威主义两个人格变量后,认同重要性和群体自尊仍对群际歧视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人格并不是影响群际歧视的唯一因素,但它是以什么形式影响群际歧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学位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C912.64
【部分图文】:
图2二阶因素模型??4.?4小结??
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27.6%;社会认同威胁的主效应显著(p=0.250,/?<0.05),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3.1°/。;认同质量和社会认同威胁的交互作用显著(P=1.070,p<0.05,交互??作用见图3,即当认同质量较低的时候,个体在认同是否受到威胁两种条件下的群际歧视??差异不显著;当认同质量较高的时候,个体在认同受到威胁条件下的群际歧视显著高于认??同未受威胁情况下的群际歧视水平。而认同重要性、群体自尊与社会认同威胁的交互作用??不显著(0=-〇.452,户>〇.〇5;?p=0.323,/>>0.05),整体回归效应不显著(△R2=0.033,/?>0.05)。??具体结果见表7。??22??
入第四层回归,结果显示群体自尊与社会认同威胁((3=0.61丨,/><0.05)、认同质量X社会??认同威胁的交互作用显著,对预测群际歧视做出了新贡献,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7.2%?(交互作用见图4、图5),即当个体自尊、认同质量较低的时候,个体在??认同是否受到威胁两种条件下的群际歧视没有差异;当群体自尊、认同质量较高时,个体??在社会认同威胁条件下的群际歧视显著高于认同未受威胁情况下的群际歧视水平。而认同??重要性与社会认同威胁的交互作用不明显(P=-0.036,p>0.05),具体结果见表13。??27??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3731
【学位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C912.64
【部分图文】:
图2二阶因素模型??4.?4小结??
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27.6%;社会认同威胁的主效应显著(p=0.250,/?<0.05),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3.1°/。;认同质量和社会认同威胁的交互作用显著(P=1.070,p<0.05,交互??作用见图3,即当认同质量较低的时候,个体在认同是否受到威胁两种条件下的群际歧视??差异不显著;当认同质量较高的时候,个体在认同受到威胁条件下的群际歧视显著高于认??同未受威胁情况下的群际歧视水平。而认同重要性、群体自尊与社会认同威胁的交互作用??不显著(0=-〇.452,户>〇.〇5;?p=0.323,/>>0.05),整体回归效应不显著(△R2=0.033,/?>0.05)。??具体结果见表7。??22??
入第四层回归,结果显示群体自尊与社会认同威胁((3=0.61丨,/><0.05)、认同质量X社会??认同威胁的交互作用显著,对预测群际歧视做出了新贡献,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7.2%?(交互作用见图4、图5),即当个体自尊、认同质量较低的时候,个体在??认同是否受到威胁两种条件下的群际歧视没有差异;当群体自尊、认同质量较高时,个体??在社会认同威胁条件下的群际歧视显著高于认同未受威胁情况下的群际歧视水平。而认同??重要性与社会认同威胁的交互作用不明显(P=-0.036,p>0.05),具体结果见表1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金晓彤;崔宏静;韩成;;“金玉其外”的消费选择背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与炫耀性消费解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5年01期
2 薛婷;陈浩;乐国安;姚琦;;社会认同与内、外群体态度的关系:群际威胁和群体情绪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3年01期
3 孙连荣;杨治良;;社会偏见的人格因素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4 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5 杨红升;黄希庭;;中国人的群体参照记忆效应[J];心理学报;2007年02期
6 李春;宫秀丽;;自我分类理论概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刘兰英;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2000年02期
8 张蜀林,张庆林;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及其在研究中的运用[J];心理学动态;199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烨;社会认同威胁和共同点聚焦对群际信任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2 赵雪峰;社会认同威胁对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43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84373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