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还是利他——转型期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1-07-23 07:50
利己还是利他是个人社会行为的逻辑起点。作为有限理性的个体,在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是研究社会活动和制度的基础。利己还是利他选择,是一个伴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指代的不仅是个人的行为动机,更深入的是指个人如何认识和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利己与利他的关系,是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下中国社会面对的种种冲突和困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文章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2020,(06)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社会动机及其行为后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分割、志愿者行动与公共性再生[J]. 李晓光,李黎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超越“市民社会”:重思权利与权力的关系[J]. 文兵. 哲学研究. 2019(03)
[3]“关系理性”与真实的“共同体”[J]. 贺来.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6)
[4]重建公共性的核心议题——转型期个人主义与公共性建设的关系探讨[J]. 肖瑛. 人民论坛. 2014(11)
[5]重新思考群己权界:帕累托自由不可能性定理考辩[J]. 苏振华,赵鼎新. 社会学研究. 2012(03)
[6]“双重经济秉性人”论[J]. 周诚.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08)
[7]关系化还是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J]. 杨宜音.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4)
本文编号:3298892
【文章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2020,(06)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社会动机及其行为后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分割、志愿者行动与公共性再生[J]. 李晓光,李黎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超越“市民社会”:重思权利与权力的关系[J]. 文兵. 哲学研究. 2019(03)
[3]“关系理性”与真实的“共同体”[J]. 贺来.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6)
[4]重建公共性的核心议题——转型期个人主义与公共性建设的关系探讨[J]. 肖瑛. 人民论坛. 2014(11)
[5]重新思考群己权界:帕累托自由不可能性定理考辩[J]. 苏振华,赵鼎新. 社会学研究. 2012(03)
[6]“双重经济秉性人”论[J]. 周诚.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08)
[7]关系化还是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J]. 杨宜音.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4)
本文编号:3298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9889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