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女性“老漂族”朋辈支持网络构建的小组工作介入

发布时间:2017-05-29 21:01

  本文关键词:女性“老漂族”朋辈支持网络构建的小组工作介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老漂族”就是为照顾第三代而远离家乡来到陌生大城市的父母。作为特殊的群体,其产生是我国当下社会快节奏发展的产物,他们与原来的社会支持系统相脱离,不仅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及生活幸福,而且影响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老漂族”需要适应异地生活,这样才不会产生孤独、精神苦闷等负面感受。而对于“老漂族”来说,异地人际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子女的担心,对于构建最需要的朋辈支持网络相对困难,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有利于加快后续“老漂族”异地各种环境的适应。本项目依托北京市朝阳区立德社会工作事务所社区营造项目的实践,通过前期对六位服务对象的调查访谈和需求评估,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团体动力学理论指导下,进行项目设计,确定了以社交为出发点,帮助“老漂族”排解孤独、寻求精神慰藉、重建朋辈支持网络以便更快地融入到异地生活的项目目标。以小组工作方法为主,个案方法为辅,并根据R社区六位“老漂族”服务对象现时的需求开展了“知心朋友来相会”“疑惑对对碰”“微信老年范儿”“奥森外出行”“家庭大聚会”和“知心朋友常相伴”等小组活动,并通过过程评估、结果评估以及UCLA孤独量表评估的方法,对服务对象进行了评估,在帮助其迅速建立新的社交圈子、尽快融入社区和异地生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
【关键词】:“老漂族” 朋辈支持网络 小组社会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6;C9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7
  • 1.2 选题来源7-8
  • 1.3 研究意义8-9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9-10
  • 1.4.1 研究思路9
  • 1.4.2 介入方法9-10
  • 1.5 相关概念界定10-11
  • 1.5.1“老漂族”10
  • 1.5.2 朋辈支持10-11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11-13
  • 2.1 国外相关研究11
  • 2.2 国内相关研究11-13
  • 第三章 女性“老漂族”朋辈支持网络构建项目设计13-22
  • 3.1 需求评估13-18
  • 3.1.1 R社区情况13
  • 3.1.2 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与预估13-18
  • 3.2 理论依据18-19
  • 3.2.1 亚文化18
  • 3.2.2 团体动力学18-19
  • 3.3 项目计划19-22
  • 3.3.1 设计原则19
  • 3.3.2 项目目标19-20
  • 3.3.3 项目计划20-22
  • 第四章 女性“老漂族”朋辈支持网络构建项目实施22-31
  • 4.1“知心朋友来相会”22-24
  • 4.1.1 第一节小组活动内容安排22-23
  • 4.1.2 第一节小组活动过程评估23-24
  • 4.2“疑惑对对碰”24-26
  • 4.2.1 第二节小组活动内容安排24-25
  • 4.2.2 第二节小组活动过程评估25-26
  • 4.3“微信老年范”26-27
  • 4.3.1 第三节小组活动内容安排26-27
  • 4.3.2 第三节小组活动过程评估27
  • 4.4“奥森外出欢乐多”27-29
  • 4.4.1 第四次小组活动内容安排27-28
  • 4.4.2 第四节小组活动过程评估28-29
  • 4.5“家庭大聚会”29-30
  • 4.5.1 第五节小组活动内容安排29
  • 4.5.2 第五节小组活动过程评估29-30
  • 4.6“知心朋友常相伴”30-31
  • 4.6.1 第六节小组活动内容安排30
  • 4.6.2 第六节小组活动过程评估30-31
  • 第五章 女性“老漂族”朋辈支持网络构建项目评估31-34
  • 5.1 评估方法31
  • 5.2 评估过程31-34
  • 5.2.1 过程评估31-32
  • 5.2.2 结果评估32-33
  • 5.2.3 UCLA孤独量表33-34
  • 第六章 结论34-35
  • 致谢35-36
  • 参考文献36-38
  • 附录38-40
  • 作者简介4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09期

2 张省;蒋斌;黎萍;;地震残疾人居家身心康复的社会工作介入[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11期

3 花菊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探讨——多部门合作模式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学术论坛;2004年04期

4 李伟梁;;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过程分析[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年08期

5 李f:伟;雷杰;;“社区建设”概念的逻辑分析及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向[J];学习与实践;2007年12期

6 程中兴;;灾害社会工作介入的三个问题[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年04期

7 洪庆喜;李绍伟;刘桂智;;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工作介入[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年08期

8 林珍;;民间纠纷调解的社会工作介入——基于沪浙等地的“老娘舅”的思考[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年03期

9 赵丽红;薛新娅;;论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城市反贫困的思考——以解决社区贫困现象为切入点[J];学理论;2010年10期

10 雷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妻子”的应用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幸镯;;多重系统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工作介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蔡应妹;;社会工作介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雪竹;;城市民族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介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 柳拯;对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9年

2 张雅桦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管理系副教授;社会工作介入彩民购彩行为优势与途径分析[N];中国社会报;2014年

3 王婴 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授;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不同视角[N];中国社会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明海英;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还是要靠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李东华 贾英 陈晓鸿;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功能和优势[N];中国社会报;2010年

6 本期嘉宾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徐道稳;农民工艾滋病防治需要社会工作介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7 何振锋 宋爽;政府与社会携手为受助者撑起一片天[N];中国社会报;2010年

8 彭善民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失独社会工作的意义与可能[N];中国社会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超;优势视角下的失独家庭个案工作介入研宄[D];河北大学;2015年

2 王竹韵;增能理论视角下“失独家庭”心理调适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艳姣;日间照料中心半失能老年人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朱硕;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抑郁症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贺培培;个案工作介入城市失独家庭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李晓婷;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适应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彭诗棋;社会工作介入罪错未成年人教育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肖昕;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学习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杨洋;提升儿童独立意识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10 桑庆民;个案工作介入“学业不良”初中生的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女性“老漂族”朋辈支持网络构建的小组工作介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05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4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