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在沪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入学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1 18:01

  本文关键词:在沪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入学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上海成为外贸大市、经济大市,更成为流动人口大市,上海市是是流动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根据2011年统计局的统计,上海的外来常住人口已达到了935.3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四成。然而在流动人口的结构上,也和90年代初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然,外来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越来越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 在我国,实现教育的公平是实现我们国家整个社会公平的基本前提和范畴,实现每个个人接受教育的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也是我们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几乎同步进行了经济制度的改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便开始向城市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转移,且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在民工潮里,逐步出现了一个新的迁移群体,即农民工的子女,且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这个规模在不断扩大。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情况受到广泛关注。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如何实实在在地针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尽快地融入到新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但是,面对这些随父母迁入城市的孩子们的教育,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本文将教育管理的著作和社会科学理论相结合和上海的具体教育情况相结合,,将教育公平的视角集中于一个城市,集中于农民工随迁子女一个特殊的群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主要以上海市F区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入学的发展现状着手,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及实践情况,通过教育公平和资源最优理论的支撑,阐述如何在不增加内部矛盾、和谐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开放随迁子女来沪就读初中以上教育的研究。本论文的难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读高中的教育政策研究相对比较少。二是由于今年中央关于做好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出台时间为2012年8月,所以没有以往的实例对于该政策的推广会产生何种影响进行准确分析,给本文的研究增加了难度。 本文运用了文献法、归纳演绎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实施“外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进行研究。基于教育公平的理论和资源配置的理论,以“外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为切入点,查找相关的材料和著作,分析了其基本情况,并以上海市为例,分析得出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财政部门在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上安排的经费不足、公立民办学校管理不足、民工子女流动性强使得补贴难以到位是重要的原因。农民工子女没有流入地城市的户籍是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入学遇到困难的重要原因,而农民工的流动性和义务教育财政地方支付体制之间的矛盾则是根本原因。 最后,本文提出了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为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清除制度障碍,要逐步改革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剥离依附于户口的各种利益和功能。多方筹措资金的手段,通过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责任、强化各级政府教育投资公平理念来确保经费。废除教育法律规范中的歧视性条款并制定《反教育歧视法》等专门性保护法规。鼓励和大力扶持民办学校发展等方面加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保护问题。分阶段逐步放开对随迁子女高中阶段的入学。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能够达到充分实现教育政策实施的目标,为上海市以及长江三角洲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上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为规范、促进外来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农民工 随迁子女 教育公平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23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5
  • 1.2.1 研究的目的14
  • 1.2.2 研究的意义14-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0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15-16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16-20
  • 1.4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20-21
  •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20
  • 1.4.2 本文的研究重点和研究难点20-21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1-23
  • 1.5.1 研究方法21-22
  • 1.5.2 技术路线22-23
  • 第2章 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优化理论基础23-30
  • 2.1 教育公平理论23-27
  • 2.1.1 关于受教育权利的平等23-24
  • 2.1.2 关于教育机会平等24-25
  • 2.1.3 教育结果的公平25
  • 2.1.4 教育民主化与教育立法25-26
  • 2.1.5 国家推行教育公平—普及教育26
  • 2.1.6 教育公平的借鉴意义26-27
  • 2.2 资源最优理论27-30
  • 2.2.1 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27-28
  • 2.2.2 教育资源配置28
  • 2.2.3 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特点28-30
  • 第3章 基于 F 区农民工随迁子女来沪就读高中情况实证研究30-35
  • 3.1 F 区的基本情况30
  • 3.2 调研的基本情况30-31
  • 3.3 调查分析31-32
  • 3.4 存在的主要问题32-34
  • 3.5 解决措施34-35
  • 第4章 国内外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入学问题的发展状况研究35-42
  • 4.1 国外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借鉴意义35-37
  • 4.1.1 美国的解决贫富分化和教育质量差异的工作35-36
  • 4.1.2 英国改造薄弱学校的有效尝试36-37
  • 4.1.3 芬兰不让一个孩子学习有困难的学校定位37
  • 4.2 国内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现状37-39
  • 4.2.1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范围界定37
  • 4.2.2 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现状37-38
  • 4.2.3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政策38-39
  • 4.3 上海市实施外来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主要做法39-42
  • 4.3.1 纳入教育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39
  • 4.3.2 及时制订相关的地方性政策法规39-40
  • 4.3.3 充分发挥公办学校的主导作用40
  • 4.3.4 大力加强民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40
  • 4.3.5 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开放部分中等职业学校40-42
  • 第5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对策研究42-49
  • 5.1 基于教育公平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问题的基本原因分析42-43
  • 5.2 放松原户籍管理制度有利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43-44
  • 5.3 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农民工随迁子女以支持44-45
  • 5.3.1 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给予财政支持44
  • 5.3.2 从法律法规方面完善对农民工子女的保障机制44-45
  • 5.4 扶持民办学校发展完善农民工子女学校建设内容45-47
  • 5.4.1 鼓励和扶持民办农民工教育的发展45-46
  • 5.4.2 完善农民工子女学校建设内容46-47
  • 5.5 对农民工随迁子女逐步开放初中以上学历教育47-49
  • 5.5.1 逐步开放全部中等职业学校及部分对应高等院校47-48
  • 5.5.2 以评分制度逐步开放本市部分高中学校48-49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49-52
  • 6.1 本文结论49-50
  • 6.2 未来工作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允春喜;王爱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翔龙;陈恩伦;;浅析“流动性”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成长的积极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3 刘利;干胜道;;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进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3期

4 孙娜;;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公平现状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年02期

5 黄长云;;对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考制度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年08期

6 赖娟;谢英亮;;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改进[J];改革与开放;2011年10期

7 周亮亮;;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8 陈宏;;国内外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进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4期

9 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10 桑锦龙;雷虹;郭志成;;我国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入学问题初探[J];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在沪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入学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6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06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b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