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障碍小组工作计划书

发布时间:2017-08-31 01:18

  本文关键词: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障碍小组工作计划书


  更多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 人际交往障碍 小组工作 社会工作评估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往传统意义上单纯以耕地为主要生计的农民数量递减,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涌入城市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以提高其生活水平,由此逐渐形成了“农民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背后,由于夫妻一方或双方都远离家乡外出打工,无法照顾其子女,因此他们的子女就被留在了家乡,从而又衍生出了另外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导致家庭功能的不完整,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和教育,自卑、孤独、缺乏安全感以及沟通障碍等消极心理和非理性情绪的存在,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心理或其他障碍,缺乏与他人友好交往的能力,进而导致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对留守儿童自身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还是对其未来进行正常的社会化活动都是极为不利的。 针对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障碍这一问题,本活动方案的目的在于帮助留守儿童学会如何正确应对人际交往,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通过活动使小组成员完善对自我的认知,包括自身优缺点、非理性情绪的认识等;第二,帮助小组成员学习沟通以及礼仪的基本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第三,帮助小组成员树立积极的心态,克服自卑等负面情绪,自信成长。本活动方案以小组工作的形式展开,以自愿的形式招募XX乡镇初中12名留守儿童成立成长性质的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时间暂定寒暑假期间,为时五周,共计五节活动,通过游戏互动、分享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求解决留守儿童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现象的方法,同时采取了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两种评估类型,并对活动做了详细的评估,力求在改善这一问题的同时对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务有所帮助。
【关键词】:留守儿童 人际交往障碍 小组工作 社会工作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5;C91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一. 绪论10-12
  • (一) 项目背景10-11
  •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1-12
  • 1. 项目目的11
  • 2. 研究意义11-12
  • 二. 文献分析12-24
  • (一) 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12-17
  • 1. 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12-13
  • 2. 国内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13-17
  • (二) 人际交往障碍的相关研究17-21
  • 1. 人际交往障碍的概念界定18
  • 2. 国内关于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18-21
  • (三) 社会小组工作21-24
  • 1. 社会小组工作的概念界定21-22
  • 2. 运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22-24
  • 三. 项目设计24-43
  • (一) 理论基础24-27
  • 1. 需要层次理论24-25
  • 2. 优势视角25
  • 3.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25-27
  • (二) 小组设置27-29
  • 1. 小组目标27-28
  • 2. 小组目的28
  • 3. 服务对象28
  • 4. 小组成员28
  • 5 小组性质28
  • 6. 时间地点次数28
  • 7. 招募方法28
  • 8. 工作员分工情况28-29
  • (三) 活动计划安排29-41
  • (四) 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41-43
  • 1. 招募人员方面41
  • 2. 人手调度方面41
  • 3. 小组规范方面41
  • 4. 活动进度方面41-42
  • 5. 其他方面42-43
  • 四. 项目评估43-44
  • (一) 评估内容43
  • (二) 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43-44
  • 五. 经费预算44-45
  • 六. 反思与不足45-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48-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建华;李刚;;家庭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功能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吴宏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哲学底蕴[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5 管桂翠;吴毅君;梁慧琳;;增权:社会工作对单亲家庭青少年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介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1期

6 王秋香;;家庭功能弱化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J];文史博览;2006年14期

7 肖富群;;“留守”经历对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张春玲;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怀[J];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9 王秋香;;强势与弱势的错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分析[J];理论月刊;2007年01期

10 一张;“留守儿童”[J];w挛胖芸,

本文编号:762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62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2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