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论哈贝马斯交往合理化思想及其在网络交往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11 08:33

  本文关键词:论哈贝马斯交往合理化思想及其在网络交往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哈贝马斯 交往合理化 网络交往


【摘要】: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之一的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无疑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为了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危机,他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其核心概念是交往理性。而重建交往理性,实现社会合理化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目标。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合理化思想同样也适用于网络社会和网络交往。这是因为,网络交往在带来巨大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政治、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尝试将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思想应用于网络交往实践,从交往理性的高度为解决网络交往带来的各种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第二章主要是对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思想进行全面解读,分别将其思想与马克思的交往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化思想、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对哈贝马斯交往合理化思想的核心概念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指出了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所在。第三章着重从实践的层面对网络交往这一交往实践的最新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首先探讨了网络交往的定义、内容和作用,并将其与现实交往作对比,指出了网络交往的特征,其次重点列出了当前网络交往行为不合理的三种典型表现,分别是网络依赖、网络失范和网络谣言,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四章是对实现网络交往合理化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的探讨,首先是对将哈贝马斯交往合理化思想应用于网络交往实践可行性的分析,并从其思想中找到了解决三种网络交往不合理行为的方法和途径,尝试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别从重构个人主体性和对话机制、改进交往资质和网络规范的形成以及构建网络公共领域三个方面,提出了实现网络交往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哈贝马斯 交往合理化 网络交往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
  • 1.1.1 课题的来源9
  •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11-13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5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3
  • 1.3.2 主要研究方法13-15
  • 第2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思想解析15-25
  • 2.1 从“二元对立”解读哈贝马斯交往合理化思想15-19
  • 2.1.1 理性与交往理性15-16
  • 2.1.2 交往行为与劳动16-17
  • 2.1.3 生活世界与系统17-19
  • 2.2 从“两两比较”看哈贝马斯交往合理化思想的理论价值19-22
  • 2.2.1 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对比19-20
  • 2.2.2 与马克斯·韦伯合理化思想的对比20-21
  • 2.2.3 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对比21-22
  • 2.3 从现实视角看哈贝马斯交往合理化思想的应用价值22-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3章 网络交往的界定、特征和问题分析25-36
  • 3.1 网络交往的定义和作用25-26
  • 3.2 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的联系和差异26-29
  • 3.3 网络交往行为不合理化的三种典型表现29-35
  • 3.3.1 网络依赖:技术的异化统治与主体的迷失29-31
  • 3.3.2 网络失范:角色扮演的混乱与文化的多元31-33
  • 3.3.3 网络谣言:大众的狂欢与公共理性的缺失33-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实现网络交往合理化的可行性分析和路径选择36-43
  • 4.1 实现网络交往合理化的可行性分析36-37
  • 4.2 实现网络交往合理化的路径选择37-42
  • 4.2.1 微观层面:重构个人主体性与对话机制37-38
  • 4.2.2 中观层面:改进交往资质与网络规范的形成38-40
  • 4.2.3 宏观层面: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40-42
  • 4.3 本章小结42-43
  • 结论43-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道成;;网络依赖及其受众引导[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陈卓珂;;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网络交往[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3 李钢;罗程浩;;微博语境下公共领域的重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孟鸿;李玉华;;我国网络谣言防治对策探讨[J];理论探索;2012年04期

5 刘峰;;道德共识何以达成——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及其现实道路[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高海青;;马克思异化理论与韦伯合理化理论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徐立娟;韩苗;;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比较分析[J];学理论;2011年14期

8 张道明;刘福芳;;网络行为失范研究[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缪赤彤;;略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计宏亮;黄友生;;对网络交往中个性异化的反思[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宏樽;网络交往行为与交往理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潘琴;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视域下的网络空间交往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马璐璐;实现网络社会合理性交往的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9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29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7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