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4:0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发展研究
【摘要】: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大道下产生的,也是其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特别是针对以俄国为代表的广大东方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新的情况所得出来的,是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现实社会状况以及未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结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蕴涵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对农村公社所有制的认识、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构想以及东方社会的主要结构特点。同时,在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理论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性的辩证统一;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主体选择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世界历史视野和民族历史视野的高度统一的方法论思想。 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完善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列宁形成了关于落后的国家革命特殊性理论,推动了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斯大林将东方社会理论中有很强的逻辑推理以及思想预见和东方社会的革命实践紧紧地结合了起来,直接起了指导实践的作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等中共几代领导人也补充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成为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探讨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要使之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之路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来进一步反思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使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最大程度的发挥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和启迪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 东方社会理论 社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06;D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9-10
- 1.1.1 问题的提出9
- 1.1.2 研究的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3
- 1.2.1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10-12
- 1.2.2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12-13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3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
- 1.4 创新点13-15
- 第2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理论分期15-23
- 2.1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15-17
- 2.1.1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5-16
- 2.1.2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16-17
- 2.2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分期17-23
- 2.2.1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初步考察18-19
- 2.2.2 关于社会分期问题的三个阶段19-20
- 2.2.3 对东方社会的实际存在的考察20-23
- 第3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方法论23-33
- 3.1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主要内容23-28
- 3.1.1 对农村公社所有制的认识23-24
- 3.1.2 东方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24-26
- 3.1.3 东方社会的主要结构特点26-28
- 3.2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中的方法论28-33
- 3.2.1 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28-29
- 3.2.2 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选择性的辩证统一29-30
- 3.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0-31
- 3.2.4 世界历史视野与民族历史视野的高度统一31-33
- 第4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丰富发展33-42
- 4.1 恩格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完善33-34
- 4.2 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34-37
- 4.2.1 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35-36
- 4.2.2 斯大林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实践推进36-37
- 4.3 中国共产党的四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拓展37-42
- 4.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贡献37-39
- 4.3.2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创造性应用39-40
- 4.3.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深层解读40-42
- 第5章 结论42-46
- 5.1 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解读42-43
- 5.2 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丰富发展的分析43-44
- 5.3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启迪44-46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51
- 作者简介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耕;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李红卫;;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J];理论探索;2006年03期
3 张云飞;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942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94240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