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属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11:03
本文关键词: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属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揭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及其实现机制问题。这一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基础上,回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什么样的精神动力、怎样发挥好精神动力”的问题。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梦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理论,历史依据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中的历史追求和经验教训,现实依据是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 中国梦具有精神动力属性。它是中国精神的统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承接,是中国利益于世界利益的融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揭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是什么的问题,而且揭示了中国梦精神动力的实现机制。人民群众是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路径,和平发展是外在保障。 本文从精神动力的视角对中国梦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对中国梦和精神动力进行了概述,阐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内涵和目标,总结了前人对于精神动力的理解,并对精神动力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研究中国梦精神动力属性的意义。第二部分,探求了中国梦作为精神动力提出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精神动力思想。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中国梦精神动力提出的理论依据。回顾了各个阶级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所进行的曲折探索,经历了农民阶级的“天国梦”,资产阶级的“改良梦”、“共和梦”,最终经过无产阶级的奋斗,实现了“新中国梦”。这些梦想及奋斗历程中的经验教训是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依据。另外从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梦提出的现实依据。从世情来看,我国面对的国际发展压力增大;从国情来看,我国改革发展面临多重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有强大精神动力去应对。第三部分,重点阐明了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属性,明确了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分别从中国梦是中国精神的统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承接,是本国利益和世界利益的融合这四方面进行了阐释。第四部分,,分析了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机制。人民群众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主体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路径,和平发展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外在保障。
【关键词】:中国梦 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5-16
- 1.3.1 研究思路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4 创新点及不足16-17
- 1.4.1 创新点16
- 1.4.2 不足之处16-17
- 2 中国梦和精神动力概述17-23
- 2.1 中国梦概述17-18
- 2.1.1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17-18
- 2.1.2 中国梦的目标18
- 2.2 精神动力概述18-21
- 2.2.1 精神动力的内涵18-20
- 2.2.2 精神动力的作用20-21
- 2.3 研究中国梦精神动力属性的意义21-23
- 2.3.1 研究中国梦精神动力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21
- 2.3.2 研究中国梦精神动力属性是深化改革的需要21-22
- 2.3.3 研究中国梦精神动力属性是凝聚心聚力的需要22-23
- 3 中国梦精神动力思想提出的依据23-29
- 3.1 中国梦精神动力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23-25
-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动力思想23
- 3.1.2 毛泽东的精神动力思想23-24
- 3.1.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精神动力思想24-25
- 3.2 中国梦精神动力提出的历史依据25-27
- 3.2.1 农民阶级的“天国梦”25
- 3.2.2 资产阶级的“改良梦”、“共和梦”25-26
- 3.2.3 无产阶级的“新中国梦”26-27
- 3.3 中国梦精神动力提出的现实依据27-29
- 3.3.1 应对外来挑战的需要27-28
- 3.3.2 破除改革发展阻力的需要28
- 3.3.3 应对价值观多元化挑战的需要28-29
- 4 中国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29-35
- 4.1 中国梦是中国精神的统领29-30
- 4.1.1 中国梦是中国精神的统领29
- 4.1.2 中国梦将各种精神动力整合成精神合力29-30
- 4.1.3 中国梦能有力的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30
- 4.2 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30-31
- 4.2.1 中国梦的国家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31
- 4.2.2 中国梦的社会目标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31
- 4.2.3 中国梦对人民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1
- 4.3 中国梦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承接31-32
- 4.3.1 中国梦是共产主义理想和现实的统一32
- 4.3.2 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相一致32
- 4.4 中国梦是本国利益和世界利益的融合32-35
- 4.4.1 中国梦的要义是对世界有所贡献33
- 4.4.2 中国梦追求世界各国共同繁荣33-34
- 4.4.3 中国梦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国际认同34-35
- 5 中国梦精神动力的实现机制35-40
- 5.1 人民群众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主体35-36
- 5.1.1 中国梦包含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35-36
- 5.1.2 人民群众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主体36
- 5.2 中国道路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路径36-38
- 5.2.1 道路自觉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的前提36-37
- 5.2.2 道路自信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的基础37
- 5.2.3 脚踏实地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的要求37-38
- 5.3 和平发展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外在保障38-40
- 5.3.1 中国梦蕴含了和平发展的理念38-39
- 5.3.2 和平发展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外在保障39-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4
- 后记44-4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丽;;毛泽东精神动力观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2 孟东方;王资博;;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3 赵美玲;刘文雅;;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基本问题研究述评[J];桂海论丛;2014年01期
4 张脉飞;恩格斯的精神动力思想探析[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5 ;习近平:实现中国梦的“四个必须”[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3年07期
6 李慧;;恩格斯晚年关于社会发展精神动力的思想[J];理论月刊;2008年06期
7 黄爱军;毛泽东精神动力论思想成因及启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年01期
8 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J];理论导报;2013年01期
9 荣开明;;论“中国梦”的几个基本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孙岩;;实现中国梦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属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4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