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青少年犯罪的认知神经因素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10-10 22:17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的认知神经因素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犯罪 青少年 认知神经


【摘要】: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直是心理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前人的研究主要从家庭、社会、人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从认知神经的视角探索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青少年犯罪的认知神经因素研究进展,包括智商、执行功能、情绪识别与共情、社会信息加工与决策等方面,并结合已有研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最后,本文简要阐述了认知神经研究对预测与干预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犯罪 青少年 认知神经
【分类号】:B845.1
【正文快照】: 犯罪青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6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依法受到刑法处罚的青少年群体[1]。青少年是犯罪的高发人群,国外报道青少年的犯罪率是儿童的10倍,但进入成年期后开始下降[2]。近年来我国人口犯罪率在5%~6‰,而青少年人口犯罪率接近10%~1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菲;;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析与社会矫治[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2 林少菊;家庭伦理失范: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J];伦理学研究;2005年03期

3 魏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4 郭德华;殷晓旺;周群;夏玲;秦园珠;;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7期

5 罗立;;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03期

6 宁舞虹;李文仙;;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4期

7 余贤;;遏制不良文化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0年09期

8 赵承福;;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心理特点[J];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9 李巨才 ,罗宜存 ,杨益生 ,邓一凡 ,张铁明;青少年犯罪行为形成的心理学分析[J];心理科学通讯;1981年04期

10 苏常浚;青少年犯罪的意识心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建龙;;远离辉煌的繁荣:青少年犯罪研究30年[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韩旭;;在虚拟与现实之间:青少年网络危机及其应对[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金鑫鑫;;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刘宝山;;试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征与预防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王志红;;网络的负面作用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9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10 方继民;傅强;;青少年侵财型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探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防止青少年沉迷上网聊天[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2 刘茜;着力强化青少年法律意识[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初级中学 徐倩;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N];法治快报;2007年

4 ;汉中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N];汉中日报;2007年

5 罗会银;我市大力推进青少年“免疫工程”[N];九江日报;2007年

6 田晓芳 作者单位:宁县人民政府;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N];陇东报;2007年

7 徐爱东;影响青少年犯罪四大主因[N];民营经济报;2007年

8 袁一多 谢建平 记者  陶婧;真情关爱 当好青少年“保护神”[N];南昌日报;2007年

9 宋广玉;青少年犯罪六成源于“无所事事”[N];南京日报;2006年

10 童小军;美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任之;青少年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外部特点和内隐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青少年犯罪研究与立法设计[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全波;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及其预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瑞;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影响及预防[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豪杰;互联网络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防治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张伟;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6 拉巴;拉萨市青少年犯罪状态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董晶;当前中国青少年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玉;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德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文繁;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状况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08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08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b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