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论心灵和谐的内涵与类型

发布时间:2017-10-13 03:33

  本文关键词:论心灵和谐的内涵与类型


  更多相关文章: 和谐 心灵和谐


【摘要】:心灵和谐是人的主观状态,是通过自我意识达到的一种和谐状态。它是人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内在知、意、情等要素相互协调、运行流畅的状态,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从静态上看,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心灵内在各要素的相互协调并适应外在世界的状态。从动态上看,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心灵内在各要素从和谐发展到不和谐再到和谐的动态发展过程。心灵和谐既包括个体心灵和谐,亦包含群体心灵和谐。个体心灵和谐反映的是个体的心灵状态,是群体心灵和谐的起点和基础;群体心灵和谐是存在于群体心理的、和谐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特征,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灵和谐状态,二者辩证统一、紧密联系,体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和谐 心灵和谐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认同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13CKS04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认同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灵和谐问题研究——以珠三角地区高校青年教师为例”(11YJC710001)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也是人类社会持久的追求目标。对于社会而言,《礼记》中的大同社会有和谐之义,《理想国》的建构亦有和谐之实。对于人而言,和谐是人们追求的价值目标,而心灵和谐是人追求幸福、内心安宁、精神有所皈依的深层次期盼。在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亚琴;;心灵和谐的社会实现途径和建构价值[J];求索;2008年10期

2 王国辉;黄镜伊;王利军;王小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养老保险缴费压力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年06期

3 霍芳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岳晓波;;论个人及其灵魂的和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5 张介明;;当代西方文学中的唯美主义——从《洛丽塔》的误读谈起[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4期

6 翁祖彪;;挽救真实性:西方现代性视野中的一场新战斗——读《现代性之隐忧》有感[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阳泽;;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丁永为;;自由、权威与正义至上——对《爱弥儿》中“卢梭悖论”的解决[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10期

9 黄睿;;试析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来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先军;;道德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前提性思考——兼与郑富兴先生商榷[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华;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王国银;德性伦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范昀;审美与正义[D];浙江大学;2008年

4 梁超群;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父亲的在场与缺席[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兴章;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D];复旦大学;2008年

6 曹健华;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崔丽萍;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明星;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9 林德浩;党内和谐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郭春明;主体形而上学反思与人的现实生命的自觉[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媛媛;儿童的自由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萌;Intro动画艺术的技术美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马继松;和谐社会思想发展史初论[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4 杨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5 欧朝安;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州大学;2011年

6 张永缜;和谐社会的价值观透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范全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卫强;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飞雁;庄子与卢梭文明批判思想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牟红红;论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理念及新机制的建设[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22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22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