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表现、影响因素及其理论
本文关键词: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表现、影响因素及其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STEARC效应 时空隐喻 具身理论 知觉符号理论
【摘要】: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spatial-tempor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 effect,STEARC)是指时间的心里表征具有空间特性。这种时空关联现象具有多方向性、多通道性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优势轴的差异性。影响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有阅读和书写习惯、语言、空间参考框架和情绪状态等。目前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有隐喻构念观、具身理论、命题符号理论和知觉符号理论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综合三条空间轴线,深入探讨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神经生理机制。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STEARC效应 时空隐喻 具身理论 知觉符号理论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时间与空间是关联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时空关联的表述。例如,“一日的路程”用时间表示了空间距离,而“白驹过隙”则是通过空间的运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关于时空关联现象的科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心理物理实验中的Tau效应(Benussi,1913)和Kappa效应(Cohen,Hansel,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榕!400715重庆北碚;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实验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2 刘丽虹;张积家;;时间的空间隐喻对汉语母语者时间认知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3 伍丽梅,莫雷,王瑞明;视角在时间语言理解中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4 吴念阳;徐凝婷;张琰;;空间图式加工促进方向性时间表述的理解[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5 张积家;宋宜琪;;盲人的时间水平方向隐喻的通道特异性[J];心理学报;2012年01期
6 陈燕;黄希庭;;时间隐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7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8 毕翠华;黄希庭;;非语言情境中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9 谢久书;张常青;王瑞明;陆直;;知觉符号理论及其研究范式[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10 顾艳艳;张志杰;;汉语背景下横纵轴上的心理时间线[J];心理学报;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瑜;吴澜;;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英汉时间隐喻空间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2 田灵枝;;人体部位作为源范畴的隐喻构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范继花;;方位概念“前/后”在汉语中的隐喻运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孙亚;;转喻的原型观[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菁华;;基于空间视阈的英汉时间隐喻差异性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6 单宝顺;肖玲;;“下”的语法化历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李瑛;“前后”方位隐喻义的拓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白臻贤;;语义变化不在场主体的遮蔽——空间意象图式隐喻[J];武陵学刊;2010年01期
9 陆欣;;浅析英语隐喻的句法结构特征及其语言学功能[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10 刘礼明;;从古诗英译看英汉时间隐喻异同[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缑瑞隆;;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蔡有恒;;英汉垂直性空间隐喻对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明宏;基于与汉语介词短语“在……上”之比较的英语介词on的认知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陈娟;适应取向的时间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瑞明;文本阅读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茵;第二代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的具身转向[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秀珍;俄汉语时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毕翠华;长度错觉加工与时间加工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士超;基于语料库的趋向动词“来”、“去”的语义认知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茜;语言优势半球对歧义动词歧义消解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璐;灾难报道中战争隐喻的认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刘阳达;语言理解中温度与情绪的心理表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林霖;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来自行为和眼动证据[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诗思;Heart和“心”的概念隐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慧素;道德判断“难易”有别,,文理亦有别[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G.Fauconnier;M.Turner;李福印;丁研;;《我们思考的方式》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6年02期
2 杨艳;汉语中的时间隐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王瑞明;莫雷;;知觉符号理论刍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叶浩生;;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朱海燕;;时空隐喻的映射模式在英汉语言中的对比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年02期
7 陈小红;;中国手语空间方向动词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曾立;英语时体本质的语言时间时轴分析[J];外语教学;2002年06期
9 魏本力;殷耀;陆蓉;;处所介词短语的时空认知对应[J];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10 王永红;从汉英时间隐喻之异同看隐喻与文化的关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林霖;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来自行为和眼动证据[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艳;非语言情境中空间对时间的影响及其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许晓迪;现代汉语社会地位的空间隐喻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39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3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