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所流动、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04:27
本文关键词:居所流动、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摘要】:在心理学领域内,居所流动与个体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是当前居所流动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国内较少的研究关注普通群体的居所流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特别是探讨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生居所搬迁的行为,形成居所流动的生活方式。国外有研究证明,居所流动对个体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而国内的研究只是证明了农民工群体和流动儿童群体的居所流动生活方式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没有实证研究证明一般人(如大学生、公司职员、公务员群体等)发生的居所流动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梳理了相关理论及已有研究,从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角度出发来理解居所流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文献综述部分,对相关的理论与已有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主要梳理居所流动、个人自尊、集体自尊、主观幸福感以及他们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分析综合之后,提出了论文的整体构想。居所流动与个体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相关,但通过文献回顾以及实地访谈发现,并非所有的居所流动者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并非所有的居所未搬迁者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显然,在居所流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可能还存在其他变量的调节或者中介作用。本文考察居所流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实验部分,研究一通过准实验的研究方法,随机地把被试分为居所流动组、居所稳定者和控制组,分别进行想象未来居所流动、居所稳定和典型一天三种情景,考察想象未来可能的居所流动情况下,居所流动、个人自尊、集体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探索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在居所流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可能的调节效应。实验所用想象情景材料是根据国外研究使用的材料改编而成的,测量个人自尊时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测量集体自尊时使用Crocker和Luhtanen的集体自尊量表,测量状态自尊时对Heatherton和Polivy的状态自尊量表进行改编,以适用本研究测量个人状态自尊和集体状态自尊,测量主观幸福感时使用Campbell的幸福感指数量表。研究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实际现实发生的居所流动、个人自尊、集体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是否与研究一的结果一致,并探索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在居所流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可能起到的中介或调节作用。通过以上两个研究,结果显示:(1)主观幸福感水平受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出生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不显著。(2)居所流动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与个人自尊显著正相关,与集体自尊相关不显著;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个人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集体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3)居所流动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个人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居所流动和个人自尊的交互作用对主观幸福感的交互效应显著。(4)居所流动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集体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居所流动和集体自尊的交互作用对主观幸福感的交互效应不显著。(5)个人自尊在居所流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起到中介和调节作用。(6)集体自尊在居所流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没有中介也没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得到的居所流动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能够反映中国文化背景下相关居所流动结论的适用性,首次考察了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在居所流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的作用效果。有助于理解不断流动的社会里个体的心理和行为,重视流动需要和产生的心理成本,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减少流动产生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被试的居所流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初步探索,随着社会和个体对居所流动的不断重视和发展,未来应该进行更全面的分层取样以及更加多样的研究方法,使居所流动的相关研究得以逐步完善和深化。
【关键词】:居所流动 个人自尊 集体自尊 主观幸福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1 前言9-11
- 2 研究综述11-21
- 2.1 居所流动和主观幸福感11-15
- 2.2 自尊和主观幸福感15-17
- 2.3 居所流动、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关系辨析17-21
- 3 研究构想21-25
- 3.1 问题提出21-23
- 3.2 研究假设23
- 3.3 研究意义及创新23-25
- 4 研究一:模拟情景中未来可能的居所流动、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25-35
- 4.1 研究目的25-26
- 4.2 研究假设26
- 4.3 研究方法26-28
- 4.4 研究结果28-35
- 5 研究二:实际发生的居所流动、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35-45
- 5.1 研究目的35
- 5.2 研究假设35
- 5.3 研究方法35-36
- 5.4 研究结果36-45
- 6 总讨论45-49
- 6.1 人口学变量的分析45-46
- 6.2 居所流动的相关分析46-47
- 6.2.1 居所流动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46
- 6.2.2 居所流动与个人自尊、集体自尊的关系46-47
- 6.3 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的作用分析47-49
- 6.3.1 个人自尊的中介、调节作用47-48
- 6.3.2 居所流动、集体自尊主观幸福感关系分析48-49
- 7 研究结论49-51
- 8 研究不足与展望51-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61
- 附录157-58
- 附录258-59
- 附录359-60
- 附录460-61
- 致谢61-63
- 发表论文及参研项目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房俊东;傅梅芳;;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研究——基于6000余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2 丁凤琴;王勇慧;王振宏;;国防大学生文化取向、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3 徐维东,吴明证,邱扶东;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4 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52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52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