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外支持与心理健康:文化适应策略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19 07:22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外支持与心理健康:文化适应策略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大学生 内外群体支持 文化适应策略 心理健康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处于本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双重环境中。在感受到来自本民族成员和汉族成员的社会支持的同时,他们不得不面对文化适应的考验,这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内外群体和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改编了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问卷。改编后的问卷由家庭支持、内群体支持、外群体支持三个维度构成。信效度检验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各项指标的要求,可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外群体支持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在广西、云南、贵州三个省份抽取少数民族大学生样本,整群发放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大学生文化适应调查问卷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共回收804份有效问卷。运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外群体支持、文化适应策略和心理健康的特点,并深入探讨文化适应策略对内外群体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少数民族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总体情况良好,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基本均衡。其中,不同来源的领悟社会支持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家庭支持、外群体支持、内群体支持;在父母民族、性别、生源地、心理课程四个变量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父母都是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在家庭支持、内群支持及总支持上的水平显著高于父母有一方是汉族的大学生;男生的内群支持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来自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家庭支持、内群支持及总支持上的水平显著高于来自非聚居区的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就读的学校若是开设心理课程,他们在群体支持各维度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开设该课程的学校的学生。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更多选择整合的适应策略,同化次之,分离最少;在父母民族、性别、生源地、心理课程四个变量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策略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有一方是汉族的大学生在同化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都是少数民族的大学生,整合维度的情况则相反;男生在分离、同化和整合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来自聚居区的大学生同化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来自非聚居区的大学生,而整合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聚居区的大学生;开设心理课程高校的大学生整合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未开设高校的大学生。3、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其中,自我肯定程度较高,忧郁、焦虑水平较低;在性别和心理课程两个变量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各维度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相比女生,男生有着更高的自我肯定和心理健康的水平;来自开设心理课程高校的大学生,有着更高的自我肯定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更低的忧郁和焦虑水平。4、群体支持(家庭支持、内群支持和外群支持)与心理健康总分和自我肯定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忧郁、焦虑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文化分离策略与忧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而文化整合策略与自我肯定和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忧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内外群体支持、文化整合策略分别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文化整合策略在内外群体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创新性地从内群体、外群体的角度审视领悟社会支持,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内外群体支持、文化适应策略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分析。本研究还建议,将少数民族传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促进他们对汉文化的适应和更多体验健康幸福的高校生活。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内外群体支持 文化适应策略 心理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6
  • 1.1 选题背景10-11
  • 1.2 研究设计11-13
  • 1.2.1 研究目标11
  • 1.2.2 研究假设11-12
  • 1.2.3 技术路线12-13
  • 1.3 研究结论13-14
  • 1.4 研究总结14-16
  • 1.4.1 研究价值14
  • 1.4.2 研究不足14-16
  • 2 文献综述16-24
  • 2.1 概念界定16-18
  • 2.1.1 群体及内群体、外群体16
  • 2.1.2 领悟社会支持16-17
  • 2.1.3 文化适应17-18
  • 2.1.4 心理健康18
  • 2.2 研究现状18-22
  • 2.2.1 领悟社会支持对文化适应的影响研究18-19
  • 2.2.2 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19-20
  • 2.2.3 文化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20-22
  • 2.2.4 少数民族大学生私理健康的研究现状22
  • 2.3 问题提出22-24
  • 3 研究方法24-34
  • 3.1 研究被试24
  • 3.2 研究工具24-33
  • 3.2.0 大学生文化适应调查问卷24-25
  • 3.2.1 一般健康问卷(GHQ-20)25-26
  • 3.2.2 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问卷26-27
  • 3.2.2.1 理论构想26
  • 3.2.2.2 项目改编26-27
  • 3.2.3 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问卷的初测与再测27-33
  • 3.2.3.1 问卷初测27-31
  • 3.2.3.2 问卷再测与问卷的正式确定31-33
  • 3.3 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33-34
  • 4 结果与分析34-42
  • 4.1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各维度的测量结果34-38
  • 4.1.1 内外群体支持的状况与特点34-35
  • 4.1.1.1 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支持总体状况34
  • 4.1.1.2 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支持人口学变量差异特点34-35
  • 4.1.2 文化适应策略的状况与特点35-37
  • 4.1.2.1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策略特点35-36
  • 4.1.2.2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策略人口学变量差异特点36-37
  • 4.1.3 心理健康的状况与特点37-38
  • 4.1.3.1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37
  • 4.1.3.2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人口学变量差异特点37-38
  • 4.2 内外群体支持与文化适应策略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38
  • 4.3 内外群体支持和文化适应策略分别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38-39
  • 4.3.1 内外群体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38-39
  • 4.3.2 文化适应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39
  • 4.4 文化整合策略在内外群体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39-40
  • 4.5 建立内外群体支持、文化整合策略及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40-42
  • 5 讨论42-51
  • 5.1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各维度特点及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42-47
  • 5.1.1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外群体支持的特点42-44
  • 5.1.2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策略的特点44-46
  • 5.1.3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46-47
  • 5.2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外群体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47-48
  • 5.3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48-49
  • 5.4 关于文化整合策略在内外群体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49-51
  • 6 结论51-53
  • 7 研究总结53-54
  • 7.1 研究价值53
  • 7.2 研究不足53-54
  • 附录1 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问卷54-55
  • 附录2 大学生文化适应调查问卷55-56
  • 附录3 一般健康问卷(GHQ-20)56-57
  • 参考文献57-6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1-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小红;;教育刻板印象的内-外群体效应[J];教育评论;2012年03期

2 李琼;刘力;;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3 马海林;汪念念;毕月花;;藏族大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4 张爱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姚晓琳;刘洪;郭成;;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1期

6 刘俊升;桑标;;内隐-外显态度的关系及其行为预测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张静;何瑞玲;王凤琴;王洪军;;1996名蒙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年09期

8 何心展;尤海燕;;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领悟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年07期

9 白亮;;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10 毕重增;黄希庭;;清晰度对自信预测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1059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59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7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