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自我具有相同的动机等级:来自结果评价的FRN证据
本文关键词:母亲与自我具有相同的动机等级:来自结果评价的FRN证据
【摘要】:自我不仅包括个体自我,还包括关系自我。母亲是关系自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朱滢等人(2007)的研究表明,与西方文化下的被试不同,母亲与自我在中国人大脑中的表征无显著差异。但是目前尚不清楚母亲与自我的动机等级性是否存在差异。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一个简单的赌博任务,以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FRN)为指标,考察为自己而赌、为母亲而赌和为陌生人而赌三种情境下FRN波幅有无差异。行为结果没有发现三种不同受益者情境下的动机差异。脑电结果发现母亲和自我情境下的FRN显著大于陌生人情境下的FRN,但是母亲和自我情境下的FRN波幅统计上无显著差异。这个结果表明,母亲和自我的动机等级性在中国文化下是相同的。本研究首次在结果评价领域提供了母亲与自我具有相同动机等级的脑电证据。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淮阴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自我 母亲 动机等级性 反馈相关负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300846) 河南大学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经费资助
【分类号】:B844
【正文快照】: 1引言自我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因为自我与情绪、动机和认知都密切相关(Leary,2007)。自我并不是一个单一实体。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自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个体自我、关系自我与集体自我(AndersenChen,2002;BrewerGardner,1996)。个体自我是对个体特征、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慧芬;周爱保;;中国青年大学生朋友参照效应的实证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3期
2 李四化;张力为;;错误相关负波及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中的前景[J];福建体育科技;2014年02期
3 刘步云;静进;;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跨文化视角[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4年02期
4 宋娟;张振;黄亮;王益文;;基础认知与社会认知中内隐过程及其脑机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4期
5 封周奇;白学军;陈叶梓;;人际关系对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6期
6 杨志新;汪玉林;;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的性别特征:自我参照实验范式的检验[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1期
7 丁小斌;赵楠;;“集体主义—个体主义”的差异:来自基因、大脑的证据[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1期
8 季萌萌;孟欢欢;罗斌;陈溪萍;陶陆阳;;轻微认知损害的ERP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15年03期
9 王益文;王钰;林崇德;陈雪莹;袁博;沈德立;;内侧额叶负波受负性情绪下责任感影响:最后通牒任务的ERP研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年04期
10 戴雯菲;朱林;兰文杰;;责任对大学生博弈决策后悔的影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钰;情绪影响决策过程与结果评价的认知神经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四化;心理疲劳下运动员反应效果监控的ERP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朱海;反应抑制过程中反应策略调整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青;自我面孔加工的独特性和共享性[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5 金佳;基于脑电信号分析的激励理论中内在与外在动机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袁博;社会博弈中合作与冲突结果评价的认知神经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7 余红兵;西比奥克建模系统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翠翠;基于决策神经科学的从众与反从众行为研究:对比财产类决策和健康类决策情景[D];浙江大学;2014年
9 季靖;身份动机对品牌认同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来;作为效应中的后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春雷;学习和决策任务中结果评价的认知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0年
3 于世刚;后悔情绪的研究状况和初步建构后悔的付出回报模型[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伟华;禀赋效应扩展性的认知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3年
5 张继元;留守经历对个体自我概念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6 关丽丽;威胁性信息影响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探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贾婷;作为与不作为后悔的时间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辉;主客观自我的文化差异和神经机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9 郑雪;自我参照效应中情绪的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晓红;决策后悔中作为与不作为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60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6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