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自我损耗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30 03:28

  本文关键词:自我损耗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控制 自我损耗 葡萄糖 道德判断


【摘要】:自我损耗来源于有限自我控制资源模型理论,该理论认为自我控制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个体在前一阶段上为了完成任务而对自我所施加的控制会消耗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这时个体处于自我损耗状态,而对后一阶段的需要消耗自我控制资源的任务的表现产生影响。道德判断是需要个体付出努力才能做出的,拥有不同的自我控制资源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个体在自我损耗情况下,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影响个体的需要付出努力的道德推理过程,使得个体更易受到道德直觉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当个体处在自我损耗状态时,个体会更易受到道德直觉的影响,从而使得个体认为功利性行为更加不道德。以往的研究表明,葡萄糖是自我控制资源的生理基础,所以补充葡萄糖会缓解个体的自我损耗状态,从而影响自我损耗个体的道德判断。本文进行了两个实验来验证以上假设,实验一先通过典型的stroop范式使被试产生两种不同的自我损耗状态,之后让被试完成道德判断任务,最后比较两组被试在道德判断分数上的差异。实验二先让被试饮用含或不含葡萄糖的柠檬水,再让被试完成e-cross字母搜索范式来产生不同的自我损耗状态,最后完成道德判断任务。本研究得出实验结果如下:(1)相对于处在低自我损耗状态的被试,处于高自我损耗的被试将道德两难事件中功利性行为评价为更加不道德,即道德判断更加严苛。(2)补充葡萄糖能够缓解被试的自我损耗,从而使得补充葡萄糖的高自我损耗个体的道德判断更宽松。结果表明:自我损耗确实能够影响道德判断,且葡萄糖在自我损耗和道德判断之间起调节作用。
【关键词】:自我控制 自我损耗 葡萄糖 道德判断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引言12-13
  • 2 文献综述13-29
  • 2.1 关于自我损耗的研究13-23
  • 2.1.1 产生自我损耗的方式14-17
  • 2.1.2 自我损耗的后果17-20
  • 2.1.3 自我损耗的缓解20-22
  • 2.1.4 自我控制资源和认知资源的区别22-23
  • 2.1.6 自我损耗和疲劳的区别23
  • 2.2 关于道德判断的研究23-26
  • 2.2.1 道德判断的理性模型23-25
  • 2.2.2 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25-26
  • 2.2.3 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26
  • 2.3 自我损耗和血糖26-29
  • 3 问题的提出29-31
  • 3.1 已有研究的不足29
  • 3.2 研究思路29-31
  • 4 实验一31-37
  • 4.1 实验目的31
  • 4.2 实验方法31-34
  • 4.2.1 实验设计31
  • 4.2.2 实验被试31
  • 4.2.3 实验材料31-33
  • 4.2.4 实验过程33-34
  • 4.2.5 数据分析34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34-37
  • 4.3.1 损耗程度的有效性检验34-35
  • 4.3.2 心境检验35
  • 4.3.3 性别对道德判断的影响35-36
  • 4.3.4 自我损耗对道德判断的影响36
  • 4.3.5 讨论36-37
  • 5 实验二37-44
  • 5.1 实验目的37
  • 5.2 实验方法37-39
  • 5.2.1 实验设计37
  • 5.2.2 被试37
  • 5.2.3 实验材料37-39
  • 5.2.4 实验过程39
  • 5.2.5 数据分析39
  •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39-44
  • 5.3.1 损耗程度的有效性检验39-40
  • 5.3.2 柠檬水的评定40
  • 5.3.3 心境检验40-41
  • 5.3.4 性别对道德判断的影响41
  • 5.3.5 生理能量在自我损耗和道德判断之间的调节作用41-43
  • 5.3.6 讨论43-44
  • 6 总讨论44-48
  • 6.1 自我损耗对道德判断的影响44-45
  • 6.2 生理能量在自我损耗和道德判断之间的调节作用45
  • 6.3 自我损耗和道德心理许可45-46
  • 6.4 本研究的意义46
  • 6.5 本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46-48
  • 7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9
  • 附录59-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丁丁;理性选择与道德判断——第三种文化的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4年04期

2 吴利国;道德判断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实践价值[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黄文新;;领导者的伦理标准与道德判断[J];社科纵横;2009年06期

4 周钧毅;;道德判断模式理论新进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刘振群;华南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初步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6 王润生;论道德判断的形式[J];求索;1983年04期

7 陈欣银,项宇;我国青少年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90年01期

8 李彦 ,姜珍;道德判断论纲[J];社科纵横;1993年06期

9 ;道德判断的标准[J];甘肃理论学刊;1994年01期

10 孙如枫,曾钊新;论道德判断[J];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群;户秀安;柯森;邓一允;;华南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初步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2 莫雷;;5—7岁儿童道德判断依据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3 岑国桢;李伯黍;;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4 李晔;鲁铱;陈昭蓉;;判断视角和道德立场对道德判断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袁高依莉;何贵兵;蒋多;;道德判断的“自我-他人”差异[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杨文琪;金盛华;;自我构念与道德判断[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张小英;郑日昌;;小学生道德判断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林斗秀;周璇;黄娟;张华东;李宏翰;;先前意图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私人意图与社会意图的差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张湘一;丁道群;;情绪与道德判断:道德判断中的评价倾向与特异性效应[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杨飞;李明;;道德判断中的具身效应初探[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宁;道德判断后:中国改革的四个路向[N];中国经营报;2005年

2 康秋洁;洗洗手,,你会更宽容[N];经济参考报;2008年

3 ;理性选择与道德判断第三种文化的视角[N];文汇报;2004年

4 夏敏;法律思维与道德判断[N];检察日报;2003年

5 黄力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童星(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那塔利亚·穆祖妮克(俄罗斯西北行政学院国际项目与地区合作部主任) 胡贝特·海内特(德国达姆施达特理工大学教授、历史学与社会学系主任) 徐中振(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俞厚未(上海市社联科研处) 马提那沃(俄罗斯西北行政学院) 李琪(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陈章亮(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凯茜·丹顿(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凯瑟琳·亨特 苏珊·汤姆森(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犯罪学教授) 丹·德宁(美国乔治亚大学);和谐社会论坛[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陶一桃 ;不要滥用“和谐”[N];浙江日报;2005年

7 李晓岗;美国如何定义“爱国主义”[N];学习时报;2005年

8 吴旭阳 厦门大学法学院 葛岩 上海交通大学认知与决策实验室 秦裕林 北京工业大学国际网络智能研究院、卡内基-摘隆大学心理学系 庄向荣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学院;公平意识可能与生俱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燕继荣;宽容:现代文明的一种核心原则[N];学习时报;2003年

10 尤小刚;一道中国人久违了的家常菜[N];中国艺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辛治洋;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颜志雄;道德判断中的亲属偏见[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苗;“黑暗人格”与功利主义道德判断的关系: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15年

2 祝郁欣;情绪易感性、关系自我及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嘉江;中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公正世界信念与道德判断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董亚利;对愤怒情绪与道德判断关系中的两个调节因素的考察—情绪区分力和道德理性训练[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裴敏俊;无意识助人目标追求、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帅帅;情绪对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臧思雨;抽象颜色与行为效价匹配程度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毕国营;中学生网络道德判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9 曾旭红;“心之近,责之切”:心理距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霞;黑白分明:黑白视觉对比极化道德判断[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15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15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d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