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我国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儿童心理弹性发展在西方国家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而我国的相关研究直到2000年左右才开始进行。其概念界定及中文译法存在的差异,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以及经历地震灾难儿童,成为国内此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引进国外相关研究工具的基础上,许多学者也开发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量表。个体、家庭以及家庭外因素是影响我国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关于儿童心理弹性的干预还没有形成系统。未来要加强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理论建构、本土化研究以及干预模式建构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儿童心理弹性 回顾 展望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刑满释放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促进对策研究”(15BSH130)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儿童心理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发端于研究者关于逆境及危机对儿童发展影响的探讨。受到传统医学以及精神病学的影响,早期心理学家认为,处境不利儿童在危险情境中(比如,贫困、药物滥用、家庭不和、疾病等)的发展遵循“处境不利——压力——适应不良”的直线模式(曾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凯;;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2 蒋玉涵;李义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11期
3 许松芽;;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王鹏军;张仕超;;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8期
6 许燕平;宋娟;;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03期
7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儿童的人际关系认知[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6期
8 许书萍;张梦竹;;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9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认知[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10 曾玲娟;;弹性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思考[J];学术论坛;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书萍;上海市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探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茂嘉;王庆;;玉树灾区藏族中学生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2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3 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4 蔡润杨;;论心理弹性及其教育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沈红;;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调查与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7期
6 陈翰;张佳佳;李敏;许莹;缪毅;汪琴;刘宏亮;;创伤康复期患者应激障碍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8期
7 雷鹏;陈旭;关幼萌;;中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述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崔文香;姜哲;赵红姬;;韧性(Resilience)的概念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05期
9 葛广昱;余嘉元;安敏;何婷婷;李金德;;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水平的关系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江明辉;;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支持系统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7 陈蓓丽;结构、文化和能动性:上海外来女工抗逆力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朱眉华;困境与调适:乡城流动家庭的抗逆力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9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10 韩黎;羌族文化认同与心理韧性[D];西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燕;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强成文;缺失与重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美玲;福州市初中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对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欧阳翠云;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俊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教育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苏琦;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相关的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胡书兰;大学生情绪弹性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3 梁拴荣;;农民工子女“边际人格”形成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刘取芝,吴远;压弹:关于个体逆境适应机制的新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5 应湘;方佳燕;杨柳;;外来工子女心理弹性结构的探析及问卷编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3期
6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7 申继亮;武岳;;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对环境作用的再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李永鑫;骆鹏程;聂光辉;;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王巍,石国兴;高中生人际容纳和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佳燕;外来工子女与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2 薛t,
本文编号:1120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2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