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隐藏信息测试的两种研究取向
本文关键词: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隐藏信息测试的两种研究取向
更多相关文章: 事件相关电位 隐藏信息测试 复合反应范式 脑指纹技术 反测谎
【摘要】: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与隐藏信息测试相结合(ERP-CIT)是目前犯罪测谎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两种不同取向。在实验室研究中ERP-CIT主要以P300为鉴别指标,犯罪侦测率逐渐提高,但易被反测谎击败,生态效度低。复合反应范式(CTP)提高了识别反测谎措施使用的准确率。现场犯罪测谎取向的脑指纹测试范式(BF)以P300-MERMER为测谎指标,结论已可作为法庭证据采信。ERP-CIT在范式、指标、效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将来应区分真实记忆与错误记忆、目击者与犯罪人,探索自我控制等调节变量对测试的影响,并与生理测谎指标相结合,针对不同犯罪群体进行现场研究。
【作者单位】: 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隐藏信息测试 复合反应范式 脑指纹技术 反测谎
【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巴渝学者人才项目资助(2010-2014),项目负责人:陈红
【分类号】:B848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隐藏信息测试(Concealed Information Test,CIT)也被称为犯罪情景测试(Guilty KnowledgeTest,GKT)[1],旨在区分真实否认情节的“无罪”者与虚假否认情节的“有罪”者。CIT通过结合是非问答题,比较被试对所呈现许多题目的生理反应(如皮肤电、血压、呼吸和心率等指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传鹏;邓晓红;周治金;邓小刚;;神经法学:年轻的认知神经科学与古老的法学联姻[J];科学通报;2011年36期
2 陈幼贞;陈有国;;任务重要性对前瞻记忆不同时段干扰效应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毅平;张宇驰;田桑;郭可;李文和;颜玉平;周路平;;短期接触暴力电脑游戏导致暴力敏感:一项ERP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6期
2 田明霞;王埔坤;刘晓红;孟利芳;金堂;王维山;;投球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4年01期
3 徐本栋;吕勇;;P300测谎的新取向[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罗尔敏;曾学文;邬洁;;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23期
5 何清顺;;词语语义加工中N400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傅根跃;马艳;丁晓攀;;GKT测谎模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7 贾会宾;赵庆柏;周治金;;心理负荷的评估:基于神经人因学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8期
8 郭春彦;高传吉;李兵兵;;FN400效应:外显记忆测量中的概念启动加工[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9 崔茜;蒋军;杨文静;张庆林;;欺骗的神经机制和测谎应用:来自fMRI研究的证据[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10 孙天义;许远理;郭春彦;;人类面孔识别工作记忆的脑电位特征[J];心理学报;2013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红丽;P300测谎技术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李四化;心理疲劳下运动员反应效果监控的ERP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涂q,
本文编号:1123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2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