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尊水平对肥胖人群内隐、外显偏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02 20:34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尊水平对肥胖人群内隐、外显偏见的影响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一直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也随之有所提高,思想文明在不断进步。然而,尽管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层面上处于富足状态,但社会偏见现象仍随处可见,令人担忧。肥胖人群作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特定群体,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消极态度对待和歧视。根据社会认同理论的观点认为,当个体对于自己所属的内群体产生极度追崇的时候,这种盲目性会让其觉得内群体优胜于其他任何外群体,并且会把内外群体的好坏之分扩大化,这样就能维持自尊水平并对内群体产生更高的认同,但这样做的同时也会引起群体间的冲突和偏见。而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当个体遭遇到失败等消极生活事件时,自尊就会下降,这时个体倾向于和比自己处境差的人进行下行比较,以此来维持其自尊。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验证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对肥胖人群是否具有显著的内隐偏见和外显偏见,并选取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做为自变量,探讨大学生不同自尊水平对肥胖人群内隐、外显偏见的影响。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95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调查,回收的数据用SPSS 16.0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大学生对肥胖人群具有十分显著的内隐偏见,而外显偏见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内隐偏见和外显偏见出现了分离,是两个不同的独立的结构;第二,大学生不同内隐自尊水平对肥胖人群内隐偏见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对外显偏见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出现了分离,是两个不同的独立的自我评价结构;大学生不同外显自尊水平对肥胖人群内隐、外显偏见的影响均不显著。
【关键词】: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内隐偏见 外显偏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4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12-13
- 1.3 研究意义13-14
- 1.3.1 理论意义13
- 1.3.2 实践意义13-14
- 2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14-36
- 2.1 偏见14-22
- 2.1.1 偏见的定义14-15
- 2.1.2 偏见的形式15-16
- 2.1.3 偏见的测量方法16-18
- 2.1.4 偏见形成的理论18-21
- 2.1.5 偏见消除的理论21-22
- 2.2 自尊22-30
- 2.2.1 自尊的定义与类型22-24
- 2.2.2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24-27
- 2.2.3 高自尊的异质性27-30
- 2.3 问题提出30-36
- 2.3.1 理论基础30-32
- 2.3.2 肥胖偏见的研究现状32
- 2.3.3 自尊与偏见的关系32-34
- 2.3.4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34
- 2.3.5 研究内容和假设34-36
- 3 大学生对肥胖人群的内隐偏见与外显偏见研究36-44
- 3.1 研究目的36
- 3.2 研究方法36-40
- 3.2.1 研究假设36
- 3.2.2 研究对象36-37
- 3.2.3 研究工具37-40
- 3.2.4 施测程序40
- 3.2.5 数据处理40
- 3.3 结果与分析40-42
- 3.3.1 大学生内隐偏见IAT程序测验结果40-41
- 3.3.2 大学生的外显偏见分析结果41-42
- 3.3.3 大学生内隐偏见与外显偏见的分离42
- 3.4 讨论42-44
- 4 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对内隐、外显偏见的影响44-51
- 4.1 研究目的44
- 4.2 研究方法44-48
- 4.2.1 研究假设44
- 4.2.2 研究对象44-45
- 4.2.3 研究工具45-47
- 4.2.4 施测程序47
- 4.2.5 数据处理47-48
- 4.3 结果与分析48-50
- 4.3.1 内隐自尊分组结果48
- 4.3.2 大学生不同内隐自尊水平对内隐偏见的影响48-49
- 4.3.3 大学生不同内隐自尊水平对外显偏见的影响49-50
- 4.4 讨论50-51
- 5 大学生外显自尊水平对内隐、外显偏见的影响51-57
- 5.1 研究目的51
- 5.2 研究方法51-53
- 5.2.1 研究假设51
- 5.2.2 研究对象51-52
- 5.2.3 研究工具52
- 5.2.4 施测程序52-53
- 5.2.5 数据处理53
- 5.3 结果与分析53-55
- 5.3.1 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分离53
- 5.3.2 外显自尊分组结果53-54
- 5.3.3 大学生不同外显自尊水平对内隐、外显偏见的影响54-55
- 5.4 讨论55-57
- 6 综合讨论与主要结论57-63
- 6.1 综合讨论57-61
- 6.1.1 大学生对肥胖人群的内隐偏见和外显偏见57
- 6.1.2 内隐、外显偏见和内隐、外显自尊的分离现象57-59
- 6.1.3 不同内隐自尊水平对内隐、外显偏见的影响59-60
- 6.1.4 不同外显自尊水平对内隐、外显偏见的影响60-61
- 6.2 主要结论61
- 6.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61-63
- 6.3.1 研究的局限61-62
- 6.3.2 研究的展望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71
- 附录71-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崇德,李虹,冯瑞琴;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3 周帆,王登峰;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年01期
4 蔡华俭;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5 孙炯雯,郑全全;在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中的自我认识[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华俭;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涂薇;威胁条件下内隐、外显自尊对于研究生社会认同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33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33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