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正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1]。大学生从相对封闭的中学生活过渡到相对开放的大学生活,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等都需要他们不断地进行自身调整来适应。有学者认为,个体良好的学校适应表现在能够基本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学会和人进行沟通交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健康的人格等[2]。近年
【作者单位】: 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基金】: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1C071)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1]。大学生从相对封闭的中学生活过渡到相对开放的大学生活,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等都需要他们不断地进行自身调整来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晓东;黄冉冉;;大学生学校适应现状调查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陈君;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问题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邓树嵩;吴琪俊;郭蕊;;民族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15期
4 古丽巴哈尔·卡德尔;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努尔曼古丽;;维吾尔族医学生学校适应与家庭社会支持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5 董增云;;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金萍;朱海蓉;;浅谈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阚晓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探析[J];才智;2008年03期
3 廖峻澜;;成都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方案[J];才智;2011年14期
4 陈光;;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实证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5 辛斌;;大学生“强势行为”及其心理干预[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微;;心理健康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7期
7 华裕良;冯飞;;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8 张旺;;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心理的调查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1期
9 胡凯,王菁;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教育与辅导[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聂霞;;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爱棠;;浅析中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内涵[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艾华;;维护高校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浙江大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3 张岩;王锐安;高燕;刘艳丽;罗萍;王晶;梁曦嘉;杨群;崔艳;;护理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5)——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三届五次理事大会暨医药教育创新研究和慢病防治学术研讨会[C];2012年
4 李鸿曜;;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现状及原因探究[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薛娟;我国聋人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建美;高职新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董佳羽;工读学校学生学校适应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4 郝均倩;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对其学校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苹平;大学生神经质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1年
6 时艳阳;社交自我效能感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薛磊;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刘峰;论高校贫困生自强自立精神的培育[D];中南大学;2010年
9 刘娟;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陈玉;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谯利平;;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与自我调适[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黄静;;毕业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探索性研究及应对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6年20期
5 夏纪林;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余秀兰;;从被动融入到主动整合:农村籍大学生的城市适应[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7 李华香;宋迎秋;余喜;;大学生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8 张宏如;李伟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韩金明;钟黎安;;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张志群,李茹;某军校医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卢春莉;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应用分析[D];山西大学;2004年
2 史玉军;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华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丽芬;云南省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模型建构[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雪;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羽卒;心理健康自测表[J];南风窗;1995年08期
2 刘诚芳;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6期
3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正式成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年01期
4 ;无忧子信箱[J];心理辅导;2002年12期
5 王艳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秦秀华;你的天空在下雨吗——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J];宁夏教育;2004年03期
7 吴文胜;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陶李刚;促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03期
9 冯志颖;保持心理健康系列谈(一) 怎样了解心理健康水平[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5年06期
10 刘霞;;浅谈体育对残疾人心理的影响[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明英;;自我图式与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会法;王华;;心理健康是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吴谅谅;;特殊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卢文滔;朱亿萧;李征;;在内地的澳门大学生大五人格、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启明;;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陈飞霞;;论心理健康与心理病变[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7 解岩沁;;要十分关注老年人情感心理健康[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谢济堂;;心静体自健 德高寿自延——试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汪小琴;许爱珠;张建灿;;农村贫困女童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怀宁;;制定心理健康的可操作标准突破青少年发展的心理瓶颈[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秦乐乐;淮工500心理委员解“心结”[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高虹 季帅;扬州多渠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艳;关注心理健康:来自心理咨询室的报告[N];岳阳晚报;2010年
4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成人”比成材更关乎幸福[N];文汇报;2011年
5 义煤集团公司直属幼儿园 曹卫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N];周口日报;2011年
6 杨丽;结婚比同居更有益女人心理健康[N];北京科技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赵彤;职业女性心理健康八戒[N];长春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洪鸿;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
9 本栏撰稿 记者 周俏春 海明威;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王行娟;高血压与心理健康[N];科技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戴吉;悦纳进取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阳中华;中庸实践思维与家庭功能和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高文s,
本文编号:1185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8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