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二态线索对面孔偏好影响的眼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0 01:08
本文关键词:性别二态线索对面孔偏好影响的眼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媒体推出了大量有别于传统男女形象的双性化明星如李宇春、周笔畅、李俊基、金希澈等,并且双性化明星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些明星往往具备较多的异性特质,并且在外观打扮上具有异性特点,而缺乏本性别所特有的鲜明特征,从而很难判断其性别。双性化明星的大量出现,引起青少年纷纷效仿,一时间性别界限变得模糊,很多青少年外在形象变得“男女莫辨”,出现越来越多的假小子和娘娘腔,而这与传统审美中典型男性与女性形象大不相同,成为一种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根据性别二态线索的定义(成熟的男性和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展后逐步形成的体态上的差异),双性化属于性别二态线索。性别二态线索是影响面孔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很多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对不同性别面孔的性别二态线索的偏好存在差异。对于女性面孔,研究一致发现女性化的女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并且偏好强度因个体差异而不同。然而性别二态线索对男性面孔偏好的影响却未得到统一的结论,有研究认为男性化的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而另一些研究发现认为女性化的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还有研究表明人们对男性化和女性化的男性面孔没有偏好。由于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在西方文化背景来探索性别二态线索对面孔偏好的影响,但在东方文化下却很少有研究去探索。以往研究中使用的实验材料大部分是使用性别二态技术合成面孔图片,该图片很好的控制了除性别二态线索之外的面孔线索对偏好的影响,但生态效度不高,生活中人们评估个体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程度是从面孔整体特征去判断。并且有研究发现发型等非面孔线索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到人们对面孔性别二态线索的偏好。同时,由于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使用迫选法要求被试在配对呈现的面孔中选出哪个更有吸引力,这无法避免自我报告法的主观局限性。而眼动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的认知方法可为认知加工过程提供即时的客观眼动指标。因此,本文拟在中国媒体双性化明星大量出现的背景下,使用眼动追踪技术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整体评估的不同性别二态线索的合成面孔(无发型等非面孔线索)和真实面孔(有发型等非面孔线索)作为实验材料,探究男性和女性对不同性别的面孔的性别二态线索的偏好。实验一采用的是morph技术合成的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通过观看配对出现的面孔图片(男性化的男性面孔和双性化的男性面孔,或女性化的女性面孔和双性化的女性面孔),纪录个体观看每类图片时的眼动数据(总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次数),并且在面孔图片消失之后,让被试判断哪张面孔更有吸引力。实验二对实验一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使用了更具生态效度的真实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实验程序同实验一。结果发现,被试对男性面孔的性别二态线索的偏好随着面孔材料的不同而不同,认为男性化的合成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而男性化的真实男性面孔和双性化的真实男性面孔具有同等吸引力,但眼动数据显示男性化的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对于女性面孔,无论使用合成面孔还是真实面孔,行为和眼动数据一致显示女性化的女性面孔更有吸引力。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将双性化引入性别二态线索的研究领域,采用眼动技术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更加生态效度的面孔材料探究东方文化背景下男性和女性对不同性别面孔的性别二态线索的偏好,并且首次采用实证的方法了解双性化明星大受欢迎的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银玉;从审美方式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梁静;李红;;面孔吸引力研究的概览[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敏燕;青少年理想相貌的问卷编制和特点[D];西南大学;2010年
2 叶珩;差异与趋同:中国中性文化与美国嬉皮士文化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05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0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