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生命意义量表的编制及其特点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生命意义量表的编制及其特点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逐渐解体,呈现出了瞬息万变、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不少青年逐渐陷入了一种“存在性危机”,出现了精神和理想上的迷失。这一种现象引起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及其价值的不断思考。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开始关注生命意义这一研究命题。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Frankl首先提出了生命意义这一概念,随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尝试从多角度对生命意义进行探讨和研究。但由于其概念的深刻性、复杂性及时代与文化的特点,国内外学者对其概念和测量一直没有形成统一意见。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也作为一个数量不断上升的群体,鲜有学者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以高职生作为研究对象,从生命意义来源这个角度出发,拟编制出一个符合我国高职生情况的生命意义量表,并探讨其特点,以期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测量工具和一定的参考建议。本研究通过参考已有文献、与专家讨论和开放式调查,初步提出了关于高职生生命意义的理论构想。包括四个维度:1.目标生活:指有自己坚定的目标、追求和信念,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生活充实;2.社会支持,指有亲人、朋友为自己提供情感支持,能感到被人关心和爱护;3.自我价值,指能洞察到自己的价值,他人对自己的需要,及自己对集体和社会的贡献;4.自我和谐,指有良好的心态,能够接纳自我,自我评价与经验达到和谐状态。本研究以维度理论构想为基础,通过开放式调查、初步施测、正式施测等步骤编制了高职生生命意义量表。开放式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7份,内容分析验证了初期的理论构想。初测量表回收有效量表507份,经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4个因子,验证了维度构想,得到了一个包含16个条目的量表。正式量表共回收有效量表800份,信度分析结果发现,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3,重测信度为0.863,概化系数为0.89722、可靠性指数为0.88664,表明量表可靠稳定。相关系数矩阵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df=2.265,GFI=0.916,CFI=0.933,IFI=0.934,TLI=0.918,RMSEA=0.063,RMR=0.031,PNFI=0.725,PGFI=0.660,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均在0.833以上,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78,符合测量学指标;效标效度结果显示量表总分及各维度与中文人生意义问卷、一般健康问卷、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及生命意义感自我评定量表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UCLA孤独量表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本量表作为高职生生命意义量表的工具是可靠的。本研究同时对高职生生命意义的特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男女在量表总分和自我价值上差异不显著,男生在目标生活上高于女生;女生在自我和谐和社会支持上高于男生。非独生在社会支持上高于独生,在其他维度及量表总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学生干部在量表总分和目标生活、自我价值上高于非学生干部,而在社会支持和自我和谐上没有显著差异。有无宗教在量表总分和4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在目标生活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和大二在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和量表总分上高于大三,大二在自我价值上高于大一和大三。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自编的高职生生命意义量表包含16个条目。其操作性定义是个体在所处文化和环境的影响下所建构的一种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感知,是个体通过对自我的接纳,对关系的解读,对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的选择,而达到的一种具有丰富生命意义的状态。包括目标生活、社会支持、自我价值和自我和谐4个维度。(2)自编的高职生生命意义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高职生生命意义的可靠的测量工具。(3)本研究被试的生命意义总分较高。男女在量表总分和自我价值上差异不显著,男生在目标生活上显著高于女生,在社会支持和自我和谐上低于女生。非独生在社会支持上高于独生,在其他维度及量表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学生干部在量表总分和目标生活、自我价值上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在社会支持和自我和谐上没有显著差异。有无宗教在量表总分和4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在目标生活维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和大二在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和量表总分上显著高于大三,大二在自我价值上高于大一和大三。对这些差异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入。(4)自尊在父亲教养方式(情感温暖维度)和高职生生命意义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0.97%;在母亲教养方式(情感温暖维度)和高职生生命意义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9.20%。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玮;安莉娟;;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5期
2 张凯;张作记;张体学;;大学生积极倾听态度与自我和谐的相关性[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9期
3 罗京滨;曾峥;张滔华;黄才炎;苏文英;;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尊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4 左银舫;;湛江地区950名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9期
5 李志凯;;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1期
6 ;自我和谐[J];政工研究动态;2006年21期
7 付伟;雷蕾;于增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22期
8 刘法虎;朱琳;;医学生362名需求状况与自我和谐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6期
9 张燕平;王玉杰;;卫校学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7期
10 李培;秦淑平;范启田;;高中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晓燕;;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碧晴;;关于“自我和谐”的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3 朱艳丽;汪新建;;不同人称叙述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晏双平;甘霖;张进辅;;大学生自我监控性与自我和谐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明琼;王所荣;王艳杰;严t,
本文编号:1216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1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