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看内外群体偏爱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05 05:09

  本文关键词: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看内外群体偏爱的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内群体偏爱 外群体偏爱 社会认同理论


【摘要】:群际偏爱是在群体内或群体间产生的,在评价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对某个群体明显偏好的倾向。内外群体偏爱是群际关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对内外群体偏爱的实证研究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并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对群际偏爱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虽然有很多理论都可以解释群际偏爱的现象,但是社会认同理论是能够同时解释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偏爱的比较全面的理论,因此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对群际偏爱进行探讨。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JX13-001)
【分类号】:B848
【正文快照】: 1引言群际关系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属于一个或多个群体,人们依据群体归属感,将他人归类于内群体成员或外群体成员。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最早提出了内外群体的概念,在《民俗论》(1906)一书中萨姆纳试图用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概念描述群众意识、个体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邓欣媚;林佳;曹敏莹;黄玄凤;;内群偏私:自我锚定还是社会认同?[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5期

2 连淑芳;内-外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3 严义娟;佐斌;;外群体偏爱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8年03期

4 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5 李琼;刘力;;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6 向玲;赵玉芳;;使用加工分离程序对低地位群体内/外群体偏爱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3年03期

7 张建玲;赵玉芳;;群际威胁与对内群体和外群体支持决策的关系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薇;余嘉元;夏春;;分离中的社会认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高中建;;“80后”新生代的社会认同建构与社会建设参与[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蔡晓红;冯琰;;球员场外不良行为与领导回应态度对球迷团队认同感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4 虞涛;张永红;;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王碧英;李胜兰;高日光;;主管-下属组织认同与下属离职意愿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9期

6 李俊清;吴剑锋;许静;谢素军;;电视节目中的广东人形象研究——以央视春晚小品类节目为例[J];东南传播;2010年09期

7 徐立明;;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民群体社会身份的重构[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刘汶蓉;;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的中俄比较——来自上海和彼得堡调查的经验证据[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年03期

9 程德华;;和谐社会的可能:社会心理学的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10 郭永园;;兵团模式:新疆兵团增进民族团结职能作用机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广文;董琛;张芳;;大学生对鲁、豫、沪、黑四地人口性格特征刻板印象的内隐观探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微博的集群关注与传播特色分析——以“微博打拐”为例[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3 刘中起;;建构与解构:集体行动的内在认同逻辑[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4 侯建荣;赵丽;;社会认同与个性追求对消费者选择的联合影响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唐慧;饭店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庆燕;藏族、汉族青少年族群态度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庆杰;国企变迁中的工人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D];上海大学;2011年

8 夏晓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季玲;情感、身份确认与社会身份的再生产[D];外交学院;2011年

10 聂文娟;历史怨恨情感和规范认同: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华;我是一名校本培训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慧文;商品型住宅小区的社区认同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郭换平;石河子市基督教徒宗教认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宗海玲;当前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肖帅;转型期组织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栾美薇;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现状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宋夏;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与符号消费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金新;效忠转移的困境[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于丽英;基于团队效能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春艳;;农村弱势群体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2 白海燕;;和谐视角下农村大学生“自我意识”引导[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3 方文;群体符号边界如何形成?——以北京基督新教群体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4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5 连淑芳;内-外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6 方文;欧洲社会心理学的成长历程[J];心理学报;2002年06期

7 佐斌;张阳阳;赵菊;王娟;;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8 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1253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53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a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