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欺凌的中国文化背景分析:基于深度访谈的探索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职场欺凌的中国文化背景分析:基于深度访谈的探索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在中国情境下,职场欺凌行为的特点及其文化根源。方法: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招募28名被访者,组成三组研究对象,分别为:欺凌受害者、旁观者和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对访谈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访谈材料中提炼了三个主题,分别为:家族主义与关系决定论,权威主义与等级观念,中庸之道和社会取向。结论: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家族主义和权威主义,影响个体和组织对欺凌行为的认知和应对。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
【分类号】:B844
【正文快照】: 20世纪90年代,Scandinavia半岛的学者率先对工作场所中的欺凌(bullying)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该议题受到了欧洲、美国乃至世界上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成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在中国却鲜有人对此现象加以足够关注。现实生活中,每当有人抱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傅静;赖红梅;曾白兰;张_g;;低年资护士经历横向暴力行为的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8年03期
2 王玲欢;;低年资护士中水平暴力行为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3年02期
3 秦弋;;工作场所中欺负问题的研究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4 李永鑫;张璐;;护士工作场所中的欺负行为及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8期
5 付美云;马华维;乐国安;;职场欺负的旁观者:角色、行为与影响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曹天生;张晓芳;;论“凤阳文化”定义诸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杨华;;中国知识分子矛盾形象之管窥——从文化角度浅谈作者与文学人物形象的矛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4 叶宁;;异国的故乡——浅论美国唐人街的文化共生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吴迎君;;费穆之《生死恨》的“影戏”美学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的美学形式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蒋大兴;;国民性、资本市场与法律的深层结构——民众的“好赌性”与市场调控法则[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8 刘雪松;儒家文化传统与法治社会中的公民意识塑造[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9 应玲素;;论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现代际遇[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10 袁剑;;游牧社会视角下的满蒙历史:清代族群问题再思考[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熠;;从冲击中走向融合——我国刑事审判权运行与恢复性司法互动之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雷龙乾;;发展本体论——论中国当代社会改革开放和发展实践的三重历史目标[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曹正汉;;从借红帽子到建立党委——温州民营大企业的成长道路及组织结构之演变[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浙江卷)第五集[C];2006年
6 张莉;关振海;;从环境公益诉讼诉讼资格看我国环境刑法法益[A];第四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上官丕亮;;激进的革命能产生理性的宪政吗——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有感[A];百年共和与中国宪政发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5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伟娜;企业员工职场欺负内容结构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超;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人物比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慧娜;司法的“地方化”与“中央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8 孙建风;小学师生日常交往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磊;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怡;试析香港与内地女性电视节目表现形式的异同[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林芹,张文新,Kevin Jones,Nannette Smith;中国与英国儿童对待欺负问题态度的比较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2 傅静;赖红梅;曾白兰;张_g;;低年资护士经历横向暴力行为的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8年03期
3 李艺敏;李永鑫;;护士工作压力、倦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4 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5 李永鑫;李艺敏;;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6 李超平;孟慧;时勘;;变革型领导、家长式领导、PM理论与领导有效性关系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7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8 傅强;段锦云;田晓明;;员工建言行为的情绪机制:一个新的探索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9 谢雪贤;刘毅;吴伟炯;;公正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10 李永鑫;张阔;赵国祥;;工作倦怠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1264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64616.html